2016年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是暗流涌动的一年,监管文件频频出台,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展开,平台积极接入银行存管,行业综合收益率不断下降,部分平台转型和退出成为行业常态。
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底,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下降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近千家,全年停业整顿问题平台达1700多家。而2016年全年P2P行业成交量则达到20638余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成交量上涨110%;行业总体贷款余额达到8162余亿元,同比上升101%,同时,2016年行业投资人数和借款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数据结果表明,P2P行业整体规模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而业内平台的洗牌还在持续,预计2017年,P2P行业仍将处于调整阶段,平台在合规及运营等方面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合规仍是主旋律,大额资产处置成业务重点
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落地,在确立了P2P行业的法律地位的同时,也让大量平台感受到了来自监管合规方面的压力。一时间,银行存管、备案登记、增值电信许可证等资质类要求成为各大平台关注的焦点。
从目前进展来看,平台与银行存管合作进程较慢,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底,仅有不足3%的P2P平台完成并上线银行直接存管,并且这些已完成上线的平台最终仍需符合未来出台的资金存管工作指引的要求。可以预见,2017年银行存管仍是大多数P2P平台重点推进的事项,其产生的合规成本和接入效率将为平台带来一定资金和技术上的负担。备案登记和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办理的具体流程还未出台,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和电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在具体操作上都会有所不同,但此前所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得出的结果,或将会对未来平台备案产生重要影响。
预计2017年整改期限来临,将有一批平台因无法达到监管要求而退出行业,因此业内人士也建议平台尽早着手进行合规布局,以赢得投资人信任,获得先发优势。
除上述资质类合规事项外,1月9日证监会召开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联席会议,又让“借款限额”问题重回大家的视线,会议指出,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据了解,与金交所合作是部分P2P平台阶段性尝试解决大额资产的方式之一,但按照目前监管的态度,这类P2P平台绕道与金交所的合作模式或许将无法走通。在2017年,那些以往以企业贷为主的“大标模式”平台将继续受到冲击,如何妥善处置大额资产并发掘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资产端将成为这些平台面临的重点业务挑战。
获客仍是运营难题 新型渠道或成突破口
2016年7月美利金融发布公告称将停止线上理财平台的运营,转型为消费金融公司,专注资产端的开发。此举一出,便引发大量讨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由于线上运营平台获客成本太高,倒逼平台做出的战略选择,P2P行业始终存在的获客困境至此浮出水面。据部分平台运营人员的反馈,2016年P2P平台获客成本较2013年至少翻了3倍,获客单价高达千元以上,一些平台在获客方面的成本投入超出总体支出的50%。且由于P2P行业的专项整治尚未结束,并不是只要投钱就可以找到高效的获客渠道。2016年多地工商管理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广告投放进行集中清理,电视媒体外、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传统投放渠道,均对P2P平台加以严格限制,随着P2P的宣传推广渠道的逐步收窄,预计2017年通过合理成本“获客”仍将是困扰P2P平台运营的持续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烧钱”推广并不能成为P2P行业的常态,一些采用新的计费方式或新模式的渠道或将成为P2P平台解决获客问题的突破途径。例如采用CPS结算的推广渠道专注在真正帮助P2P平台进行有效的获客以及促成投资。以业内口碑较好的垂直第三方渠道风车理财为例,其模式是通过甄选推介的方式将自己的用户转化为合作平台的用户,为P2P平台带来的全部都是有一定理财经验或对P2P理财有强烈兴趣的优质投资者。根据其合作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由风车理财导流而来的用户,从注册到投资的转化率远超过其它渠道过来的用户,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风车理财这类以甄选为基础的第三方渠道因其模式与平台合作的更加深入,会帮助P2P平台做好用户留存,提升既有用户的复投率,使得平台的投入具有持续的效果和价值。此外,像微信推出的“小程序”等新型渠道入口,近期也成为部分平台推广探索的重点。P2P平台如果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投资体验和安全的前提下开发专属小程序等轻量应用,或许将会开拓出新的获取用户和流量的渠道。
最后,从趋势来看,尽管过去的一年让大多数P2P平台不太好过,但行业逐步走向规范之后,2017年的市场机会仍值得期待。由于理财端和资产端对于P2P刚性需求持续增强,因此可以预测,新一年的P2P的市场规模仍将处于稳定的上升通道。届时,P2P领域的企业和平台或将走向竞合,实力不同的平台分化会更为明显,细分领域也将出现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