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海外并购的总体特征
(一)特征及变化
据晨哨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资共发起729宗交易,同比增长73.16%;500宗交易披露金额,共约3318.74亿美元,同比增长94.28%。其中,中资对英共发起93宗交易,65宗披露金额的交易共计近750亿美元,占中披露金额的22.56%,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中资海外并购在2016年,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2016年中资海外并购数量及数额显著提升;
2016年中资共发起729宗交易,共约3318.74亿美元。
2)并购标的的质量有所提升,并购标的有变化;
早期是以自然资源为主(买铁矿、买铜矿等),现在是以优质制造业、优质品牌为主;
3)并购支付手段多元化;
在早期的海外并购案列中,一些企业直接带着现金去和人家谈,以为这样可以给人家实诚的感觉,实际上对于资本来说是低效率的。现在,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时,在支付手段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企业运用资本杠杆,有的采取换股交易,有的甚至利用海外资本市场做海外融资;
4)国内及海外地区监管政策有所变化。
(二)爆发增长原因
1、长期因素
1)随着中国多年来的持续发展,中国目前迫切需要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制造业升级,而国外则有很多此类的优质标的。
2)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总投增速放缓,重组动力强进,企业通过价值链的提升,到海外寻求购买好的投资标的,以获取更好的转型与发展。
2、短期因素
2016年汇率变动大,企业加强企业配置强势货币资产的意愿更增强,而跨境并购也是其中方式之一。
二、中资海外并购主要国家
2016年,中资海外并购主要国家,排名第一位的是美国,第二是英国,第三是德国,第四是新加坡,第五是韩国。
(一)英国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英国,在2016年,中资对英共发起93宗交易,65宗披露金额的交易共计近750亿美元,占中披露金额的22.56%,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按年份对比,中资对英并购在2015年、2016年的高速增长态势。按宗数计,2015年同比增长123.53%,2016年同比增长144.74%;按披露金额计,2015,2016两年同比增长率更是分别达到了374.83%和271.91%。
1、主要领域:
按行业分,不动产和体育领域是中资2016对英并购的两大热点行业。
1)体育领域
2016年,中资对海外足球俱乐部的兴趣骤增,在11只投资/收购的海外足球俱乐部中,来自英国的球队占3只,不仅包括复星集团以4500万英镑全资收购英冠狼队,联合睿康集团7650万英镑全资英冠阿斯顿维拉俱乐部;更是出现了首支由中资控股的英超球队。
2)不动产领域
在公投脱欧后三个月,单以伦敦为例,海外投资者就投资了28.13亿英镑的商用物业,占伦敦整体交易量的78%。而中资买家更是海外投资者总领头羊,投资案例包括建滔化工斥资2.71亿英镑收购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的Moor Place办公楼;上置集团以8450万英镑收购位于伦敦金融城的法兴银行总部大楼和总价3250万英镑收购英国伦敦金融城的Cazenove总部大楼;万科以1.15亿英镑收购了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写字楼Ryder Court等。
在公投脱欧结果出炉后,中资对英投资逆势增长。除了以上提到的对伦敦不动产投资猛增,其他行业亦表现突出。就在公投结果出炉两天后,中集集团就宣布旗下中集车辆刚以9170万英磅(8亿多人民币)的价格完成对英国Retlan 公司的全资收购。后者是英国一家以各类型半挂车生产为主业的公司,旗下拥有SDC和MDF两家子公司,在英国处于领先地位。该笔收购也是是全球近十年来半挂车行业一笔最大金额的收购,而借助这次收购,中集将顺利进入英国半挂车市场,并向欧洲市场进一步拓展,继续保持在全球半挂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进入2017年以来,中资对英国的投资兴趣仍然不减。2017年1月16日,中国光启科学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Advance Summit已经与英国飞行技术公司Gilo订立股权收购协议,拟以总代价2276.9万英镑(约1.9亿人民币)认购Gilo股权。另外,2016年7月才更名为为浙江金科娱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化工企业浙江金科过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已斥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拿下《会说话的汤姆猫》系列游戏的开发商Outfit7。
如此看来,2017中资对英并购仍值得期待。
(二)新加坡
新加坡在2016年中资海外并购标的国家中排名第四, 这其中几点主要原因在于:
1、新加坡基础设施完善;
2、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海运、航运和物流中心;
3、新加坡既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
4、新加坡在亚太地区自带影响力及优势。
作为国际产业运作的平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合作国家,新加坡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不救的将来,都会是中资海外并购的一个会重点。
(三)韩国
韩国在2016年中资海外并购中同样处于较为重要位置,第一,韩国自身有不少好的标的,尤其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制造业也会有一些好的标的;第二,中国与韩国一直经济往来都较为紧密,中国式韩国经济的一个纵深腹地。但在2017年,一些地缘性的因素,萨德导弹的威胁性及韩国自身的选举问题,或对中资在韩并购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中资海外并购活跃区域及行业
(一)区域划分
按投资方所处区划分来看,2016年中资海外并购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香港和上海。北京地区自带的一大优势就是央企比较多,影响力及资金体量相对较大;香港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变得十分活跃,最终位列第二;上海排名第三,上海一直都是制度创新的城市,加上有自贸区,其对外投资协调性更强。
(二)行业划分
从行业划分来看,2016年中资海外并购按行业排名前四位的是TMT行业,不动产,能源矿业,制造业。
其中,如果按并购的宗数来看,制造业是最多的一个,也是2016中资海外并购的一大主流,其中大多数并购制造业的企业自身也是为了获取新的技术从而进行企业的技术升级。
2016海外并购制造业这一块中较为显著的一个省份是广东省,包括美的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这是广东企业深入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关键一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的制造业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人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高精度的机器人有助于弥补这一短板;此外还有,珠海艾派克公司宣布完成对国际著名品牌打印机及软件公司美国利盟国际100%股权收购,最终交易额为39亿美元。至此,这起中国最大的海外打印机收购案画上圆满句号。收购完成后,艾派克有望从一个市值仅为200亿元的中型上市公司,一跃成为珠海第二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公司。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中资在2016年对智能制造的标的十分感兴趣,所并购的制造业标的也都是在全球技术创新,没产业变革前沿的企业,通过对海外技术创新性企业的并购,提高了中国企业乃至产业的竞争力。
五、中外政策对海外并购的影响
2016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对于跨境并购的监管上都有趋严的趋势。
(一)国外标的国环境:
近年来,中资在海外并购国外的先进技术企业、龙头企业,舆论上带来不少压力,一旦舆论升温,被并购国的政府及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会让并购的过程面临更多压力。
再者,不少标的国家的优质标的标的企业并购,不仅需要自己企业、国家同意,还需要其他国家地区组织的同意,如中化430亿美金并购瑞士先正达,不仅需要瑞士同意,这项收购还需要美国和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同意。
(二)国内监管政策环境
首先来看国内,在2016年国内主要出台了两个政策,第一,去年年底至今,多部委连续发声并采取行动,表示支持继续正常的海外投资,但将加强投资真实性的审核;第二、资金处境的合规性政策。
中国政府的这一系列动作释放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对于海外投资的监管态势将进入新的阶段,由宽松到趋紧,由偏形式性审查到偏实质性审查,这对企业境外投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增加了海外并购的难度,投资海外需要面对各方面的审查,包括外汇来源、实际投资真实性等。我们也发现,很多之前可以通过备案顺利出境投资的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审查期比较长,跨境投资所需的时间周期也变长。
六、监管下的创新与探讨
海外并购投资是一个企业正常投资行为,如果企业投资标的真实性、资金来源没有问题,一般还是能通过审查,只是审查趋严,审查周期变长,对提交文件的要求更高而已。如果有海外投资需求,一定要确保交易真实性的同时,对投资政策方面做充分了解,采取更加成熟专业的方式准备交易背景文件。
其实,像本土企业所进行的规模较大的海外并购,在交易方式上一般都采用并购组合的模式。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以及联想对IBM的收购,都使用了现金贷款及换股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换股并购同样限制较多,除非公司在中国香港地区或者海外上市可以采用换股并购,如果只在A股上市的话,一般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在海外并购的支付方式上,换股并购还难以成为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这主要受限于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非自由兑换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举个例子来说,中国上市公司以自己的A股股票为支付手段去收购境外公司,卖方在退出时将面临资金汇出境外的障碍。但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则不受此约束,比如联想在收购IBM的两宗业务时,都使用了股票支付的方式。
中国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已有几十年的经验,不少企业尤其是大的央企国企都有海外资产配置,所以在目前外汇管制趋严的环境下,其可以通过运营所持海外资产进行再融资,避免动用国家外汇储备。
同时,内保外贷也是其不少客户采用的并购方式。为缩短审查周期,提高并购效率,内保外贷等并购资金筹措方式近年来在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中也很常见。以今年年初拟以1800万美元价格并购美国知名眼科中心的爱尔眼科为例,其并购资金来源就是内保外贷。
其实,从目前企业并购项目来看,主要分为投资股权还是投资资产,在并购支付方式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货币支付,包括现金信用证、贷款、运用金融工具等,另一个是股权支付。
就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货币支付方式来看,受目前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其中牵扯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依然不够,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需要动用外汇储备,而监管收紧可能是考虑到外汇储备的下降会影响其他国家战略而收紧。
对于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交易支付方式,采取境外融资的方式对有条件的企业也许是一个更可行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规模较大,有一定国际声誉和负债能力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可以考虑到境外直接发行海外债的渠道来做并购融资。
而“内保外贷”的并购融资方式,比较适合有相应国内资产同时设立了国外子公司或子基金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资产或股权质押得到银行放款给境外的子公司。
随着一系列的监管新政及外汇管理收紧的情况,在并购融资方面,很多企业在做新的尝试,考虑到政策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当然,国内监管趋严并非是阻断企业的海外并购,国家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对海外并购监管的目的是要抑制不正常的外汇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