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还记得自己手中曾有的存折,但如今,可能记得的就是自己的手机和交易密码。中国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将传统金融几千年的银票文化,变成了如今的数字金融。从到高高在上的银行柜面前排队取款,跨越到如今的只需指尖一点,便完成了简单的金融交易;从走后门,托熟人的 “求人”借贷关系,颠覆成如今,五花八门的借贷APP,想从哪儿贷就从哪儿贷的“主动选择”,这个变化,在十年前是谁也想不到的。
互联网上曾一度援引比尔盖茨的说法“银行是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有人总结这个颠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出现。马云也说过现有金融体系不足支撑30年,而这一观点的缘起就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狭义上就是指网络信贷、网络理财和网络支付。让我们回顾下在这十年间发生的事情。
阿里当仁不让地成为这段历史的枭雄,支付宝(2008年2月推出手机支付)、阿里小贷(2010年3月成立)、余额宝(2013年6月推出),都在国内互联网金融热潮中扮演重要角色。
平安作为金融行业的创新生力军,从平安易贷险这款保险产品开始,逐步推出iloan,孵化陆金所,直至内部业务重组后成立平安普惠。
腾讯,2014年1月推出微信红包,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让腾讯在支付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抢足了风头,随后在2014年12月成立微众银行,其主打产品微粒贷也成为这一阶段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京东,则是另一种模式,其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八大业务板块,探索的是另一条金融+互联网的模式。
各路诸侯在这场互联网金融演义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都是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手段开拓新的蓝海。正是这些变化,才形成了如今中国人金融生活的变化。从凡事依托于网点,到随时随地的金融生活,这种变化是非同凡响的。
那么,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又是怎样的呢?有人讲是场景金融,有人说是AI金融,还有人说是实体+金融。
场景金融主张,金融行为是依托于具体的场景,场景是具体的、真实的,通过信息流的场景化和动态化,实现风险定价和现金流管控。
AI(人工智能)金融是最近兴起的说法,AI金融主张,人工智能将成为决定银行沟通客户、发现客户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它将对金融产品、服务渠道、服务方式、风险管理、授信融资、投资决策等带来新一轮的变革。
当前,行业挑战者万达正在践行一种“实体+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发展模式。大家都知道,谈到实体+,人们自然会想到万达。作为新进入金融领域的商业巨头,万达正以一种创新的模式,践行一场有关“实体+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变革。
2015年,万达金融成立,其后进一步分拆为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和万达金融集团。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继续作为万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的主要探索者和实施者。
2016年1月,在万达年会上王健林说“万达搞网络金融……首先要把“飞凡一卡通”做大规模,这是连接所有网络金融业务的核心节点。”
2016年5月,收购海鼎公司,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大型超市和购物中心提供连锁便利店管理系统。而万达则通过这些管理系统,为被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服务。
2016年8月,万达将万商会第一次更名为“2016 飞凡商业博览会暨第十届万达商业年会”,在年会上第一次亮相了网络信贷、万达财富和快钱。
2016年10月,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从万达金融集团独立分拆出来,按照万达官网的介绍,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是中国唯一的实业+互联网大型开放型平台公司,拥有飞凡信息、快钱支付、征信、网络信贷等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等技术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为消费者提供生活圈的全新消费服务。
2017年3月2日,万达和中国银联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将联手打造消费场景全渠道“实体云服务”,共同优化供给侧服务,助力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为消费者带来覆盖各类生活场景的消费新体验。
2017年 5月,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网络信贷产品“万达贷”实现重大升级,从白名单邀请制升级为开放式申请,正式从服务万达体系内用户走向服务全民。
从以上的大动作来看,万达似乎在下一盘更大的棋。这里既有传统金融的影子,又有场景金融的依托,更存在金融科技的基因。万达依托于实体商业,把吃、穿、住、用、行等这些方面,通过消费、出行、互联网的方法连接起来,形成更为可信的商业生态数据。这种模式,比起如今电商金融的做法似乎更为有效,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而又避免了纯网络方式的金融欺诈和用户的逆向选择行为。
金融,从实体中来,最终回归到实体中去,也许这就是下一站新金融的模式,互联网金融3.0——实体+大数据+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