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楼市分化趋势愈演愈烈,最新数据显示,三四线楼市现有存量要卖30多个月。今年,各地方政府为去库存也是绞尽脑汁,出台多项政策,然而效果却出现背离、去库存压力有增无减。
这一问题得到官媒重视。今日《经济参考报》表示,应警惕过度行政化的手段为去库存催生新压力。新华社直言,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去库存没有一蹴而就的“猛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3931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2077万平方米。从区域来看,中西部楼市去库存速度慢于东部。同策咨询研究部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累计存销比为32.07个月,远超合理区间15个月。
《经济参考报》表示,有些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政策中,明确提出对消化库存主体责任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市县采取约谈和问责,这样官员可能在考核压力下成为地产商的“售楼经理”。多位专家表示,在去库存背景下,要防止政府“行政之手伸得过长”,过度行政化反而为去库存催生新压力。如果开发商借着去库存的“东风”继续以高价卖出房子,尝到了甜头后可能继续扩大投资开发新房,造成市场供给不减反增。最好的方式是依靠市场配置,重塑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让因盲目开发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地产商自然淘汰,让无视风险和市场规律的房企得到应有“教训”,以堵住库存不断膨胀的源头。
楼市去化艰难,表面上看是需求不振、户型不合理,深层原因却是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增长慢及向大城市流出。新华社援引业内专家表示,楼市供给侧的问题只能通过自身调整完善来优化。各地政府应有“持久战”的准备,没有一蹴而就的“药方”。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需长短结合,因城因时施策,并从供需两端发力。
从供给端层面,新华社援引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看,地方政府应限制土地供应,着重消化存量,开发多用途用房,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等。《经济参考报》则警示当前住宅区域配套设施滞后,对居住者的生活便利性规划考虑不足,导致“有房无人”。应多渠道完善配套的政策和基础服务建设,为购房者配置优质的就业、就学、就医条件,培育消费需求。
从需求端层面,新华社援引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可继续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对潜在购房人的支持力度,如为三四线城市量身订制一些政策,银行监管部门因城施策,灵活把握首套房贷的认定范围,尝试实行更低首付,对商品房改保障房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优惠措施等。
此外,农民工在内的新市民将成为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主力军,建议把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纳入公积金保障范围,在产城融合、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居住证制度等方面下工夫,提升城市的包容力,满足新市民需求,让农民工和户籍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不能单纯为了去库存而鼓励农民工举债买房,库存去化若只是寻求“接盘者”,可能引发下一波高库存风险。房子的功能应该是居住,要解决空置率较高的问题,应注重发展租赁市场。目前,一些三四线城市缺乏产业优势、就业岗位较为缺乏,农民工难以在城市扎根。
凤凰财知道(微信号: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小报告(微信号:ifengxbg)是凤凰财经重磅打造的宏观经济分析解读栏目,最前瞻、最权威的分析助你把握投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