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来源: 人民大学国发院
总体来讲,由于一些先行参数趋好的变化,当前大家都比较乐观,我的判断也基本一致,但是判断的依据可能有所差别,我认为如果简单的从3月份的经济数据本身进行解读,中国经济的审慎乐观还是充满强烈的不确定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真正主导中国经济逻辑的政治经济逻辑来看,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情况,从政治经济的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阶段。为什么?有几个参数需要关注:
第一,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地方的财政支出出现大幅度增长,为17.4%。目前整个政府的一种动力结构已经改变,去年中央政府很积极,地方政府不来气。但是今年地方政府在如火如荼的上马。原来经常讲的经济不行,除了分析的一系列的外部原因、内部的产能过剩以及资金原因以外,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国处于政治周期的一种拐点,在很重要的堵歪门、堵后门的反腐倡廉的吏治整顿过程中,传统的三大精英阶层懈怠,导致积极财政政策不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稳健,预调、微调达不到效果。但是现在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
第二,财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开始有所回归。一方面,去年定位的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在去年4月30号之后,要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去年财政存款、事业单位存款是居高不下,有钱花不出去,有钱不花的。但是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里面预算内的资金上涨非常快。也就是积极财政政策开始有抓手,有了一个传导的机制。另一方面,去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实际上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稳健,特别是前三季度,整个融资条件和金融条件是收紧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信贷的乘数效应大幅度紧缩,资金流动效应大幅度紧缩,更重要的就是没有一种很好的途径使资金向实体经济渗透。今年看数据就会发现,一季度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银行贷款同比增长了13.7%,提高接近12个百分点。去年是什么状况?M2能够增长13%,但是固定资产信贷资金来源只增长6-7%,就是钱到不了位,因为财政没有挖沟,项目没有引导,最后流动性一泼出去,就会到处蔓延,渗不下去。但是,今年货币政策的思路有所调整,改变了过去的简单的大水漫灌,简单的进行投放的举措,而是通过项目挖沟、财政开渠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投放。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今年是关键之年,要从整个的政府运转中心,从传统的政治反腐、行政体系重构的思路上,开始大规模的转向民生和经济。因此看到的信号,第一个是去年8月份以来,反腐倡廉方面通过了党员纪律处分的四类分类原则,标志着从运动式反腐逐步向制度性反腐进行转变。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转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第二个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十三五”的布局,所提出的要求。更为重要的也是在五中全会以及经济工作会议里强烈提出要提高各个阶层的积极性,作为真正改革的核心。所以简单看,今年好像“三去、一降、一补”是改革的核心,但是真正提高各阶层的积极性是最关键。因此,现在中央所出台的各种文件里面都会强烈的提出不拘一格选拔出愿意改革、能够改革的人才,要求给改革者以改革试错的空间,要求各级精英要有这种担当的责任。所以这个信号很明确。
因此,从去年8月份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两会的精神,以及最近上层领导人在各个领域所提出的这样一种切实性的改革这样一条脉络看,大家会很真切的感受到我国在构建这样激励相融的体系下,已经开始迈出坚实的步伐。这个步伐一旦迈出,只要中国人民的积极性能够真正的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这个故事就会扭转。因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问题很困难,我国债务周期要全面彻底的清除也很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的积极性,对于整个经济前景的悲观性有所扭转,这个故事可能就会发生重大的调整。
因此,一个最简单的结论,最近市场预期的这种逆转,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治经济周期底部已现,乐观来自于对于整个政治经济格局的乐观。明年十九大,整个这种布局可以预期,整个这种社会未来的运转也可以进行预期。因此,在中央政府的这种带动下,地方政府的带动下,再下一步是国有企业,然后再逐步传递到房地产,然后再逐步传递到民间资本。我们认为这个是可以预计的。这是第一个观点,从政治经济的周期来看,经济的底部比预期要来的早一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从经济自身的逻辑,从库存的周期、房地产周期、投资周期、世界周期来讲,还有很多波动,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局部的重大问题,未来的动荡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大可不必太担心。另外,中国经济的逻辑千万不能单纯的从一种市场逻辑来看。
凤凰财知道(微信号: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小报告(微信号:ifengxbg)是凤凰财经重磅打造的宏观经济分析解读栏目,最前瞻、最权威的分析助你把握投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