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讯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产能”列第一,被认为最为关键。其中钢铁、煤炭则是去产能重中之重。
但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地方披露的去产能额度之和已经远超中央目标。
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同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对于去产能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以河北为例,河北省钢铁总产能约为3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约27%,要在未来五年内淘汰1亿吨产能。江苏则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钢铁产能1255万吨。加上贵州、辽宁等省份,各地方之和已经超过1亿-1.5亿吨的全国目标。
煤炭,国务院要求3至5年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地方压减煤炭产能力度也超过了国家的要求。
在今年两会期间,山西就计划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2.58亿吨;内蒙古表示,未来3至5年关闭280处煤矿,涉及产能1.2亿吨。仅这两省去产能规模就已经占到国家总目标的四分之三。河北则提出到2017年,要减产4000万吨燃煤;近期,贵州计划用3至5年时间压缩煤矿规模7000万吨左右;江苏则提出,到2018年底,压减煤炭产能700万吨;重庆是2-3年去煤炭产能近50%,煤炭产能要压减到2000万吨以内。上述6省份煤炭的压减规模之和已经超过5亿吨。
地方设定目标之和已远超超过中央,据信原因之一可能与争取更多的安置资金和政策优惠有关。
原因之二则是行政式去产能。据媒体报道,前中投总经理、现清华大学法学教授高西庆最近表示,去产能已变成按指标关厂。他表示,他听到执行“去产能”的具体落实措施,这些措施“几乎等于是放弃关闭无效工厂、留下好工厂的做法。现在他们说,不管你关闭哪家工厂,就关掉13.5%的工厂,即便你关的是最有效的厂,关掉就是。”
但最近数据显示,或因行业回暖,去产能的实际效果并没有显现。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3月中国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为7065万吨、6020万吨、992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2.2%和3.3%。其中,粗钢和钢材产量均创下单月历史新高。粗钢日均产量则达227.9万吨,较1-2月份大增12.9%,直逼2014年6月230.97万吨的历史峰值水平。
但也有分析认为去产能实际是“减产能不减产量”,比如某些企业看起来减少产能数百万吨,但减少的是核定产能,并非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