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翊飞 来自:前沿观察
种种迹象表明,国企改革思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虽然去年9月出台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但这个方案强调国企要做大做强,“鼓励国企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于是乎,国企继续疯狂扩张。
而今,李克强带领的国务院正在强力进入国企改革领域,作为其重心工作之一,但其方向显然不是要国企扩张,而是“瘦身健体”。
“做大做强”VS“瘦身健体”,一场关乎国企改革和中国经济走向的政策分歧正在凸显。
在2016年之前,国务院的所有的常务会议几乎都与国企改革没什么关系,要么是简政放权、要么是发展互联网+或大消费领域的新兴产业、要么是双创,与国企改革挨不上边。
但是,国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大,国务院不能不直面问题。从年初考察山西太钢开始,国务院已经开始把国企改革作为重要工作方向,而最近李克强的考察表明,国务院层面的政策方向逐渐清晰。
但两种政策走向如何,还需要继续观察。
转变之始:不同寻常的座谈会
去年9月18日,国务院主持召开了一场国企改革座谈会。这是转变的开始,国务院层面开始将国企改革作为工作重心之一。
之所以说不同寻常在于,座谈会一般是听取意见、集思广益的“神仙会”,讨论的大多都是未形成共识的议题,一般不会形成决策。如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
但是,如果已形成共识,就直开工作会议,布置工作。如全国宗教工作会议。
而当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联合下发的国企改革顶层文件,按道理要么是学习文件精神,要么是部署落实文件提出的改革内容。但,两者都不是,却开了个座谈会。
可见国企改革的许多问题,仍争议巨大,并没有统一意见。
正因为意见分歧,国资委的改革力度有些暧昧不清。今年上半年,国资委宣布十项试点,很多是老调重弹,选几家进行试点,与市场的期望也有很大差距。
但是,时间不等人。正如国资委主任张毅所说,2015年是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形势最严峻、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一年。
5月25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国企的经营状况还在继续恶化。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3.5万亿元,同比下降1.7%;利润总额6522亿元,同比下降8.4%。
央企也同样。
今年年初开始,央企的的利润持续负增长(上图)。但是负债率却在去年悄然上了一个大台阶(下图)。
并且,国有投资四处扩张,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问题越来越严重,等不起。
这一轮国企改革发端于十八大,当时改革的动力并不大,国企仍然很强大,似乎不怎么需要改革。而今,形势在变,改革压力在加大。改革方向出现变化也不奇怪。
两种思路:“做大做强”VS“瘦身健体”
今年1月,李克强去山西考察煤矿,并在太原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会议。这是国务院层面直面僵尸企业问题的开始。
可惜政策不敌市场,他去山西的当时,恰恰的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反弹周期的起点,钢铁价格在3月份出现疯涨。短期来看,去产能没有成功,相反4月份全国粗钢日产量反而再创新高。
但是,5月18日的常务会议则研究了国企改革问题,尤其是央企的问题: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李克强在18号的会议上发飙了,“我们要央企干什么?不是为了和民营企业抢饭碗,而是要在基础行业、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下功夫,要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啊!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针对目前央企存在的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
会议结束后的24号,李克强去武汉,在这次考察结束的时候说,央企没有必要在不涉及国家竞争力的领域去和民企抢市场。
这与过去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路相比,出现了很大变化。
之前的顶层设计——去年9月份的指导意见,对国企的改革目标说得很清楚,就是要做大做强:
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通过市场化方式,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这也导致国企企业在各个领域继续迅猛地扩张,甚至包括许多非公共服务的民营的体育、娱乐等行业。国企的扩张带了民营企业空间的进一步受挤压。
去年的顶层设计文件,对于国企的扩张是鼓励的,而不是抑制。即使对于充分竞争行业,虽然要求国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但“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非常宽松。
而现在,李克强提的国企改革的核心词是“瘦身健体”,也就是不要再四处扩张了。李克强在东风汽车考察,也是强调要做强主业。
目前来看,关于央企改革的方向之战,正在进行,尚难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