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中国复杂经济环境中的每个人,都想看清当下的经济形势,以此对个人或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预判,而这种预判需要宏观视野和微观体验相结合。所以,经济学家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就成为不能忽略的声音之一。
2015年4月14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曾受邀参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经济座谈会。在6月18日-19日举行的2016北大汇丰金融论坛上,海闻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整个宏观经济情况确实不是很好,GDP增速经历了连续5年下滑,有可能今年会继续下滑。 没有人敢确定今年的经济增速,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下滑阶段,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经济下滑速度在放慢,也可能进入”L”型的趋稳阶段。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很有发展潜力,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发展的潜力来自于四个方面,服务业、城镇化、制造业的创新和整合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拓展空间。
中国正经历历史性的经济结构调整阶段
GDP是描述经济增长绕不开的指标。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定为一个区间——6.5%~7%,而不是之前的一个数字。海闻就此表示,这样的设定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滑,但不会下滑得太厉害。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估计是6.7%。
那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闻表示,第一个原因是一个长期趋势。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不可能永远保持10%的高位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增长是一个正常现象。 第二个原因是现在面临的宏观经济周期并没有结束。这次衰退仍然是2009您经济衰退的延续。同时,这次衰退和之前的经济衰退有所不同,1998年和2009年的衰退是国内所有行业放慢增长,但这一次面临东部和东北、中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区域性分化,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其背后是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不同。
海闻说,今年的经济衰退和跟前几次的宏观周期不一样,这背后是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现在又到了产业调整的时期,但这个产业结构调整跟以前还不一样,前几个阶段都是对物质需求的增长,现在到了对生活质量需求的阶段,这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挑战更高了,"我们不再贫穷,不再短缺,不再需要低质量的产品,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产品,包括金融、法律、文化、教育、医疗以及高端制造业等。”
基于这样的逻辑,海闻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不仅是宏观经济周期的衰退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经济结构调整阶段。
中国经济将来动力是什么
社会的进步需要乐观的预期来推动,那么在当下复杂的经济状况下,投资者如何看到未来的希望?中国经济将来动力到底是什么?
海闻表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改革发展的服务业,第二是城镇化,第三是创新和整合的制造业,第四是“一带一路”开拓的空间。
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国家高度发展的标志。海闻认为,中国的服务业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电商渠道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将来会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消费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也到了产品品牌建设的阶段。
那么,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潜力在哪里?海闻举了健康医疗和文化产业两个例子。在美国,医疗健康行业占其GDP的17%,而整个制造业只有20%,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表现。日本的医疗健康产业占GDP将近10%,英国大概也是10%左右,世界平均水平是10%左右,但是中国目前在医疗健康的产值占GDP是5.5%,说明还有很大空间。同时,在文化产业方面,美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文化产业占GDP的20%-30%。韩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其GDP的15%,中国文化产业只占GDP的3.8%,未来也有很大发展空间。
对于城镇化,海闻也表示,中国的城镇化刚走了一半,还有很大空间。“简单来看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是低于90%的,我们现在才50%。日本只有2%的农民,韩国5%的农民,台湾也只有5%的农民,所以我们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海闻说,两亿农民进城的城镇化可以拉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来家具家电等的消费,同时,在新型城镇化方面,还将带来环保、节能等的消费。
在制造业的创新和整合方面,海闻表示,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是要进行兼并重组,不仅仅是淘汰所谓过剩产能,更重要的是加强未来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目前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创新投入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很重要。同时,制造业的兼并重组要通过市场而不是完全通过政府来进行。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也将为未来经济增长拓展空间。海闻表示,欧美市场基本饱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洼地。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长期来看将是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重要机遇。“一带一路”涉及26个国家,辐射的国家达到60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占了将近世界的一半,但是GDP总量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而且贸易总量也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所以其中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