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金融论坛召开企业债务问题研讨会,课题组阐释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高杠杆债务风险》研究报告,对我国控制杠杆水平和优化杠杆结构提出政策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会上表示,要在科学统计的基础上,对我国杠杆率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债务结构做出深入细致的分析。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去杠杆各项工作,在节奏把握上做到有序渐进。
对于如何稳妥去杠杆,以及增大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资产配置效率,中国人民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纪敏代表课题组对报告做了介绍,并介绍了报告提出的五点建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共同维护好去杠杆的宏观环境。在货币政策加强预调微调保证流动性和利率稳定的同时,应更多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财政政策兼具稳增长调结构功能,自身也可以适当加杠杆。下一步,财政政策可通过减税和提升投资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来增强企业去杠杆的活力和能力,同时,大力推广PPP吸引民间投资。此外,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应该更加透明、公开、开放,即无论是什么样的资本参与投资和债务重组,都应该给予其同样的支持政策。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高储蓄带来高投资,但高投资并不一定带来高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要大力发展各类资本市场和股权融资工具,同时吸引各类自有资金投资权益类市场。需要强调的是,投资权益类市场的资金当中,用作债转股的资金不宜是债务资金,否则不能真正吸收损失和降杠杆,其中财政发债用于股权投资也不一定合适。
降杠杆归根到底要靠企业自身练好内功,也可将深化企业改革和降杠杆结合,如推进员工持股或做债转股等。为此,政府在创造环境方面有方面工作可以做,一是降成本和减税负,做加法;二是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刚性兑付,做减法。
应用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推进债务重组。在资产负债交易价格的确定上,要按照市场公允价值而非账面定价;在重组对象选择上,也应由债务双方协商或通过形成债务市场确定;在市场参与主体上,应坚持开放性和公平竞争原则,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参与,并不一定局限于几家资产管理公司。
去杠杆,说到底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通过激励有效的创新和有效的社保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报告》最后说。
陈雨露在总结研讨会时提出,要加强对杠杆率特别是企业债务问题的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与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均出现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对货币政策以及整个宏观调控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丰富了对杠杆、债务问题的认识。在理论上对这些变化进行系统总结梳理,有助于在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问题的建议。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汇丰银行、中国金融40人论坛、财新智库的10位专家,围绕课题组提出的《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高杠杆债务风险》的报告,从杠杆率水平、结构、成因等视角,深入探讨了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杠杆率与金融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控制杠杆水平和优化杠杆结构的一系列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