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这既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显示“走出去”战略正在产生积极成效,对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服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据商务部预计,未来5年我国对外投资增速将会保持在10%以上。多种因素表明,我国境外投资正面临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随着我国进一步确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多释放企业境外投资的活力,对外投资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走出去”也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
■下一步,应从战略高度谋划境外投资布局。在规模继续扩张的同时,着力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注重对外投资的质量,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提高境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力争形成多元化的境外投资格局,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使境外投资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未来我国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战略打下基础。
□梁达
对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对外投资在规模上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
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8.4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926.59亿美元,首次突破900亿美元,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居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列。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续保全球第三。2014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上升、同比增长27.1%,占对外直接投资的近三分之二。
2.对外投资合作总体保持快速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地区的6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人民币(折合118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6304.4亿元人民币(折合10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占85.8%;收益再投资1046.4亿元人民币(折合168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占14.2%。2015年中国投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4倍,而投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仅增长105.9%。
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7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累计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6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1001.7亿人民币(折合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44.9%。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6510.1亿元人民币(折合9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6月当月新签合同额242.0亿美元,同比增长26.8%。截至6月底,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6.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519亿美元)。
3.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
2016年1-6月,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分别占上半年投资总额的24.6%、19.8%、16.4%和4.7%。对制造业投资额达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2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8.4%;对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均实现4倍以上高速增长,国际产能合作呈现良好势头。
4.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增长
今年1-6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新签合同额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揽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合同额达27.0亿美元,是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标的最大承包工程项目。
5.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活跃
今年1-6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30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9%,占地方对外投资的37.3%。其中,上半年投资流量超过10亿美元的省级行政单位有5个,分别是上海市(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浙江省(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江苏省(3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湖南省(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和重庆市(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多因素促使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
中国对外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既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显示出中国加快推进的“走出去”战略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效。
1. 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国际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努力实现经济复苏,国际产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各国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意愿不断加强,对与我国开展投资合作寄予厚望。因此,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走出去”动力持续增强。加之我国企业加大力度转型升级,“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方面,发达国家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有限,跨国公司也继续将资金优先配置在母公司,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对其对外投资影响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各国经济复苏和增长都需要大量投资,不少发展中国家存在资金缺口,外部融资需求普遍增加,由于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引发泡沫,因此,各国更关注以直接投资为代表的长期资本流入。这些因素都为我国扩大境外投资、增强在全球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提供了巨大机遇。
2.“一带一路”引领作用突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近50亿,经济总量约39万亿美元,蕴含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一带一路”落实和建设,中国企业在研发、技术、品牌上进行了新的投入,引导国内产业转型和再升级,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多方合作,充分利用经贸往来的先导作用,使中国企业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先行官。
2015年,我国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同期对外投资整体增速。另据统计,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
3. 中国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和实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中国资金、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国际产能合作增长强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先进的技术水平、成熟的管理经验,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中国有能力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并推动汽车、高铁、钢铁、电力等产业的发展,扩大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比重,更好地顺应企业“走出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4.企业积极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已进入到新的工业化阶段,不仅需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上升到新的水平,更需要全球化配置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因此,通过对外投资实现经济升级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同时,随着中国资产规模、国内储蓄、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海外投资的基础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日益艰巨,受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企业“走出去”的愿望强烈,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来实现转型升级。对外投资已从传统的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发展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通过并购等方式开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已从最初的土建施工向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这些都成为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5.多种政策因素叠加作用显现,营商环境持续改进
近年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实行备案为主的管理模式;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与有关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务实推进重大项目,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工业化伙伴、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安排落实优惠信贷、项目融资、出口保险等政策支持;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境外风险防范,维护了我国企业的海外权益。这些政策因素的叠加作用不断显现,为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对外投资仍有巨大增长和优化空间
多种因素表明,未来较长时期,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确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多释放企业境外投资的活力,对外投资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走出去”也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据商务部预计,我国未来5年对外投资增速会保持在10%以上,继续保持在世界投资大国的行列。
1.对外投资仍将面临较好的国内外环境,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形势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将取得新进展,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强劲的内部支撑。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7.7万亿元,年底外汇储备余额累计3.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据统计,2015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累计金额已逾7万亿元人民币,占了中国贸易结算量的29.36%。平稳的经济增长、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从国际比较看,对外投资所占比例低,增长潜力大。从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在2012年和2013年对外投资约在800-1000亿美元之间,这在全球能排在前三,居于美国和日本之后。从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总量占GDP的比例来看,中国历史上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占2013年GDP的比例分别为10%和6%,而全球、发展中国家和东南亚的平均水平为20%-30%,美国则超过30%。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是无论是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和东南亚小型经济体相比,以及同样经济体量的美国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虽然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相对于经济总量来看,仍然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中国对外投资将会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随着“走出去”政策持续推进,配合“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有望持续10%以上的高速增长,并在未来五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将进一步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品方面的12个重点领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
3.“走出去”成为国家战略,为对外投资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走出去”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明了战略方向。政府正在为更多的中国资本“走出去”创造条件,“以开放促改革”,“走出去”发展战略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加速。
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也加快了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新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新的核准投资目录对境外投资项目大幅松绑。除了少数另有规定外,对外直接投资一律实行备案制,进一步减少了对企业海外投资的行政干预,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自主性和市场化行为将明显增强。
4.对外投资的目的国将呈现多地域发展
未来几年,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将进一步向多地域纵深发展,投资者在“一带一路”会找寻更多新机遇,聚焦沿线投资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能合作,将大幅增加对英、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政府牵头的机制化的产能和金融合作正在对企业对外投资形成较强的助推力,引导中国海外投资进入以产能合作为特征的大规模、高增长的新时代。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对外产业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2018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
5.对外投资所属行业将呈现高端化和多元化
目前,中国企业的投资目标已转向获取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等高附加值要素,着眼于将海外技术、品牌和高端人才引入中国,并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预计未来几年中企在消费品、科技、服务业等行业的并购将出现大幅增长。今后,中国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将“百花齐放”,继续向多元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6.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
预计在未来15年,全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将超过9万亿美元。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提供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提高质量和水平,推动对外投资加快发展
未来,随着企业更加深层次的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资本的全球布局将进一步多地域纵深发展。欧美经济复苏及加息周期的开启将持续推动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投资并购;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战略的推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能合作及“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将大放异彩。
未来五年,中国对外投资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引人注目的新焦点。新一轮出海大潮已在蓄势,更多的中国企业将迈进国际化的新里程,追寻转型升级期的新机遇。
1.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更加注重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通过“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2. 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境外投资环境
要继续简化审批,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营造良好的境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中介组织服务水平和能力,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鼓励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率先投资,取得经验后再引导民营和中小企业境外投资;将境外投资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对外援助结合起来,加大对境外投资的带动作用。
3.加强境外投资促进工作
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评估境外投资所面临的新风险,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制定应对措施。深化对主要投资国利用外资政策研究,建立包括外交部门、商务部门、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在内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信息收集机制,为国内企业提供合适准确的投资信息。完善我国境外投资商会等自治组织,发挥其在处理和当地政府社团等关系、协调我国境外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
要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
5.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专业人才
要围绕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保障机制,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力度,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有效提高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引入国际化人才,明确部分高校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对接院校,重点培养相关语言类、贸易类、法律类等专业人才。
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及其增长速度
增长(亿元) 增长
(%) (%)
行业 | 企业数 | 比上年 | 实际使用金额 | 比上年
(家) |
总计 | 26575 | 11.8 | 7813.5 | 6.4 |
其中:农、林、牧、渔业 | 609 | -15.3 | 94.8 | 1.3 |
制造业 | 4507 | -13.0 | 2452.3 | 0.0 |
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64 | 26.9 | 139.4 | 3.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49 | 19.4 | 259.7 | -5.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311 | 33.6 | 237.1 | 40.1 |
批发和零售业 | 9156 | 14.8 | 744.0 | 28.0 |
房地产业 | 387 | -13.2 | 1789.8 | -15.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465 | 12.7 | 623.3 | -18.8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217 | 19.9 | 44.4 |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