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一路辗转到河北,就为了参加蒙牛牧场主大学。今年牧场主大学来到家门口,专家们在卧床管理、草料搭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意见。现在,我有信心在第一阶段把奶牛日均单产提升到32公斤,第二阶段要向澳亚牧场的成绩努力。”泰安陵县康深牧业的牧场主陈方义说道。
3月21—22日,由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奶业协会和蒙牛牧场主大学共同举办的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专场活动在山东泰安举行,40位专家、60多位牧场主和30多位消费者一起分赴康深、澳亚两家牧场进行实地会诊和技术交流。
李胜利老师(右三)与王雅晶(右五)等专家在挤奶厅
蒙牛的原奶合作伙伴澳亚牧场是国内标杆性的大型牧场。奶牛存栏达到10000多头,在挤奶、饲喂、粪污清理、卧床翻松等各个方面均已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每个员工平均能管理50头奶牛。
在奶牛福利方面,牧场做到了“粪清、料到、床平”,每天4次TMR(·全日粮饲喂),24小时料槽不空、自愿挤奶,及时清理粪便,奶牛挤奶回来就能享受最适宜的环境。
牛奶品质从犊牛就开始抓起
在技术评估现场,“犊牛妈妈”孟秀荣老师评价:“看这奶牛体态匀称,乳房结构也不错,超过了标准体态的3.5分。”奶牛吃的好,产奶才能有保证,为了牛奶的品质,牧场不仅采用了国外进口的草料,还会对每次运到牧场的草料进行初检和复检,对每天投喂的饲料进行采样。基于对牧场管理每一个环节细致入微地把控,对奶牛舒适度每一个方面的精益求精,牧场奶牛单产最高可达38公斤,牛奶中乳蛋白含量在3.4g左右。
奶牛在宽敞的运动场休憩
牛奶够新鲜,需要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牛奶挤出后通过真空无菌通道进入奶仓进行低温处理,再由无菌低温奶车运送到蒙牛工厂。奶车不仅在奶罐口处打了铅封,还装有摄像头全程监控,车辆在行驶途中由GPS定位,牛奶全程在封闭无菌环境中运输,从每一个环节保障牛奶的品质。
蒙牛技术员使用近红外线检测仪对草料品质进行检测
澳亚牧场的COO杨库博士拥有二十多年的养牛经验,是中国奶牛管理方面的专家。来自江苏、河南、湖北、安徽等地的牧场主,来到澳亚牧场交流学习,形成辐射效应,在带动行业发展的同时,更加体现了标杆性牧场的社会责任感。
经过现场实地会诊,专家老师们在澳亚牧场发现了可以进一步优化提升的细节,肖定汉老师建议挤奶前的三把奶挤到化验杯里,能更好观察奶牛乳房状况,孟秀荣老师建议把犊牛的喂养次数增加到3次,更有助于犊牛的成长。杨库说:“专家们来到牧场实地会诊,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牧场主大学的活动很接地气。”
消费者们与犊牛近距离接触
消费者陈美冲第一次来到牧场,她说:“没想到这里的机械化程度这么高,而且干净有序,奶牛看起来生活得特别舒适,更没想到平时喝的牛奶,从内到外有这么多专业人员在细节之处的用心。”
牧场实地会诊结束后,当天下午就举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交流会,第二天还有全天候的专题技术分享会,紧凑的活动节奏是蒙牛牧场主大学在和时间赛跑。会场上,乳业的顶尖专家为各位牧场主做专题分享,深度讲解,牧场主们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水平、有难度,一个问题都能讨论上一个小时,中国牛奶从理念到人才,都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技术分享会现场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近几年,我国牛奶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比较高的水平,蒙牛的牧场是100%的规模化、集约化。澳亚是现代化的大牧场,今天我们从挤奶、奶牛饲喂、犊牛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会诊,牛体身上非常干净,吃的也是世界一流的进口草料,在科学和国际化的管理下,牧场牛奶的营养成分含量很高,乳脂肪和乳蛋白都达到了欧盟标准,各项指标堪称一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品质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