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产业企业金融理财股票教育汽车文化房产时尚生活娱乐通信互联网IT明星综艺电影健康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2015-12-13 12:16:33    来源:腾讯网    作者:    浏览次数:

[摘要]外媒陆续推出年度书单后,小编综合分析多家媒体,整合出一份“好书中的好书”与读者共享。

腾讯文化徐娉婷 编译

年底了,各大外媒纷纷推出年度书单。看似一份简单的书单其实经过了媒体编辑团队和专家们的精挑细选。如果一本书得到多家权威媒体推荐,意味着多重认可,“优中选优”。小编综合分析多家媒体,整合出一份“好书中的好书”。

1.《世界与我之间》(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作者:塔那西斯·科茨(Ta-Nehisi Coates)

推荐机构:《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卫报》, 2015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在美国,黑人对白人的恐惧是250年来白人鞭打、灼烧、枪杀、囚禁黑人历史的产物。摧残黑人的身体是美国的传统,也是遗产。”作者科茨在书中写道。他以给14岁儿子写信的形式,将生活在美国的黑人所遭受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娓娓道来,其中不乏激烈言辞。

作者讲述了在巴尔的摩的成长经历。他害怕警察,因为“他们有摧残你身体的权力”;他害怕上街,因为“白人青年随时可能暴怒,甚至打断你的下巴、用脚踹你的脸、朝你射击,他们享受着权力的快感和狂欢”。作者告诫儿子,“你我属于美国社会种族阶层的下层,1776年如此,今天仍然如此。”“对黑人生命的掠夺根植于这个国家孕育初期,在后来历史中又不断加强,这种掠夺已经变成一种传家宝,一种智慧,一种默认设置,持续到我们生命尽头。”

科茨的书引发媒体和作家的热议,尽管言辞尖锐刻薄,人们却不得不承认和接受:它切中了社会时弊。

2.《迷失孩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Lost Child)

作者:伊莉娜·弗伦特(Elena Ferrante)

推荐媒体:《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小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好朋友Elena和Lila来自二战后的那不勒斯(意大利),她们出生在暴力和犯罪频发的贫民区。Elena是个乖孩子,她勤奋好学,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学校,逃离了那个落后的街区,成为知名作家,嫁给了一位身世显赫的教授。Lila虽然勇敢、聪明,但是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她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她反抗、逃离,经过苦苦挣扎,还是没能摆脱贫民区。16岁就结婚的她,新婚之夜还遭到了丈夫的强奸和痛打。后来她进入一家香肠厂做工,砍砍剁剁,一身血腥。虽然最终也变得富有,但她原本的艺术天分被埋没了。

作者弗伦特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但为人低调,从来都是以笔名发表作品,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名。这部作品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末篇。时间维度横跨六十年,描绘了战后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同时,女性的命运也是一大主题,很多媒体都说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女权主义小说”。

3.《脱销》(The Sellout)

作者:保罗·比蒂(Paul Beatty)

推荐媒体:《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这本欢乐、风趣的小说对美国种族问题进行了尖刻的讥讽。小说主角是一个黑人青年,受过良好教育但失业在家。他出生在洛杉矶南部郊区的贫民区,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说:“我会在我出生的那张床上死去,看着天花板上那道68年地震以来就有的裂缝。”他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学家,把他当做种族歧视心理研究的对象。他原以为父亲的研究能使他们摆脱贫困,但是父亲被警察枪杀后,他彻底绝望。

他的愿望是在当地的学校实行种族隔离和在自己家里恢复奴隶制。这本书不只谈到了黑人在美洲艰难求生存的 400 年历史,就连美国宪法、城市生活、人权运动、父子关系、宗教神灵等都被它讥讽了个遍。

4.《清洁女工手册:短篇小说选》(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 Selected Stories)

作者:露西亚·伯林(Lucia Berlin)

推荐媒体:《纽约时报》,NPR(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华尔街日报》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作者伯林2004 年去后留下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短篇故事,这本合集收录了其中的 43 篇。她将卡佛的简约和格雷斯·佩蕾的幽默融为自身独有的风趣和忧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伯林雕刻着奇迹。即便是平淡如洗衣房、为生存挣扎的母亲、搭便车的人以及败坏的基督徒,她都能发掘优雅的瞬间。伯林是一个被轻视的作家,她的才华迟早会被人们重新发现。

5.《命运与复仇》(Fates and Furies)

作者:劳伦·格罗夫 (Lauren Groff)

推荐媒体:《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NPR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同一段婚姻,在粗枝大叶的丈夫看来幸福美满,而心思细腻的妻子内心却隐藏着愤怒与委屈。小说第一部分名为“命运”,呈现丈夫洛特的视角。他是命运之神的宠儿:大学校园里的男神,魅力非凡,富有而且聪明。虽然最初在演艺事业上经历了一番挫折,他还是成为了世界知名编剧。军功章也有妻子的一半,妻子马蒂尔德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帮他修改所有的剧本。小说第二部分命名为“复仇”,以妻子为主线。她没有那么幸运,成长过程中伤痕累累。在学校里,她没有朋友。结婚后,马蒂尔德似乎没什么要求,对事业也没什么渴望,她把一切都排在丈夫之后。但是内心里却觉得婚姻是一场掠夺,夺走了她的朋友和才华。

6.《小生命》(A little life)

作者:汉雅·柳原(Hanya Yanagihara)

推荐媒体:《经济学人》《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NPR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四个大学毕业生来到纽约闯荡,他们身无分文,四处漂泊,支撑他们的只有友谊和梦想。Willem是个帅气的演员;JB是个聪慧的画家,寻求进入艺术界;Malcolm是个屡屡受挫的建筑师;Jude内敛,难以捉摸,是四人组的中心人物。他们一起经历了成功,分享自豪,友谊越来越深。但是他们逐渐意识到,最大的挑战来自Jude,作为诉讼律师,他才华横溢;但是他无法摆脱童年的创伤记忆,这种记忆包袱越来越沉重,几乎要将他压垮,并且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善与恶、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彼此交织。

7.《七次谋杀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作者:马龙·詹姆斯(Marlon James)

推荐机构:《经济学人》,2015英国布克奖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本书是关于牙买加“雷鬼”音乐家鲍勃?马利被谋杀的想象历史。书中塑造了七十多个角色,是对牙买加政治和贫穷、种族和阶层,以及美国和加勒比海之间脆弱多变的关系的探索。1976年12月3日,牙买加大选在即,音乐家鲍勃·马利将要举行一场音乐会,缓解一下紧张的政治气氛。然而,就在两天前,七个人持枪闯入他家。马利躲过一劫,音乐会照常进行,但是第二天他就离开了牙买加,两年内都没回来,小说以多元角色的口吻讲述了他如何被谋杀。讲述人有:鬼魂、证人、杀手、议员、老千、选美皇后、FBI和CIA雇员、记者等等。众多媒体用“史诗”一词形容该书。

8.《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作者:斯温·贝克特(Sven Beckert)

推荐媒体:《经济学人》《纽约时报》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如果说18世纪的专属大宗商品是糖、20世纪是石油,那么棉花绝对是19世纪最重要的商品。在这份全面、雄心勃勃且令人不安的调查报告中,哈佛历史学家贝克特带我们了解了全球产业的每个阶段,这些产业都依赖几百万备受摧残的奴隶、佃农和工人。贝克特告诉我们,棉花的工业化充满了暴力,而这个故事也就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他在报道中称,即使在今天,一个永远在寻找更廉价劳动力的产业也依然还在进行大型竞争。

贝克特通过关注棉花如何发展成全球产业,向读者展开一卷900多年全球化的发展史。

9.《发明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新世界》(The Invention of Nature: Alexander von Humboldt’s New World)

作者:安德里亚·瓦尔夫(Andrea Wulf)

推荐媒体: 《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但是在德国以外,他的名声已经衰落了。作者将洪堡和他的成就重新展现在公众视野:他在全世界大胆探险并做野外环境调查,他在不同大洲之间发现气候和植被区的相似性,他预见人类的破坏行为将诱发气候变化。他的研究启发了其他博物学家和诗人如达尔文、歌德。也是在他的影响下,约翰·缪尔才提出“保护自然”的思想,梭罗才创作出《瓦尔登湖》。本书作者生动地研究洪堡里程碑式的美洲之旅,揭示了他有着深远影响的见解: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人类破坏性的行为会对它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生态问题困扰全球的今天,重读洪堡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

10.《幸运微笑》(Fortune Smiles)

作者:亚当·约翰逊(Adam Johnson)

推荐机构:NPR, 2015美国国家图书奖虚构类

今年这些书在国外最受欢迎

这是一本包含六个故事的短篇小说集。在主题故事《幸运微笑》种,朝鲜“叛逃者”DJ和孙河(Sun-ho)逃到首尔后,对物质极大丰富的新生活很不适应。曾在“伟大领袖”的"天堂"下生活的他们,感觉新世界的人们和科技都如彼岸世界。例如,DJ路过一个健身房时,看到一排排人在跑步机上跑步。他纳闷:“是什么动力使他们这样去跑?为什么要跑?”在商场,他看到扶梯无限循环流动,阶梯出现又消失,这让他很疑惑。最折磨他们的是孤独感,韩国“令人发指”的自由反而让他们感到疏离。

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爱看
网友热评
阅读排行
  • 第一产经网手机版二维码
  • 第一产经网微信公众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502000113号|网站许可证号: 蜀ICP备15020138号|Copyright 第一产经网(Www.Cnncee.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