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肾虚的认识与补肾法的论述由来已久,在《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皆有论述。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只宜固藏,不易泄漏,所以肾多虚证。肾虚是指肾功能虚损所致的一种现象或症候,肾虚证常见于临床。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中“虚者补之”的原则,肾虚者以补肾法治之为宜。
早在后汉,名医张机已创立八味肾气丸,主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和妇人“转胞,不得溺”等证,又设四逆汤治“呕而脉弱,见厥者”、“少阴病,脉沉者”、“病发热、脉反沉”等疾,意在峻补心肾、回阳救逆。
唐代王冰提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主张,对治疗肾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明代薛立斋临证喜用甘温,不尚苦寒,常嘱病家早服调理脾胃之剂,晚服温补命门之剂,以兼顾先天、后天,实为补法别开生面。赵献可重视六味丸、八味丸的运用,称之为“神剂”。张景岳对肾和命门学说卓有见地,创左归丸、右归丸、大补元煎等名方,对补肾法发展贡献极大。
清代温病学派代表叶天士、吴瑭等,认为温热之邪,最易伤津耗液,故在温病的治疗中强调固护阴液,常以增液、养阴、滋肾等法配合治疗,为温病中使用养阴滋肾作了可贵尝试。
目前,关于补肾中药的研究,已见显著成果。总体认为,补肾中药的作用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等体液调节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因此,鲍德华医生集古方之长,炮制了现如今古方正威丸。在剂型上,他选择了丸剂。明《本草蒙筌》:“丸,做成圆粒也。治下焦疾者,如梧桐子大。治中焦疾者,如绿豆大。治上焦疾者,如米粒大。因病不能速去,取其舒缓,逐旋成功,故曰:丸者,缓也。”丸剂具有崩解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携带、保存。古方正威丸治疗男性肾虚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