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监管传闻,令已疲软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更弱不禁风。
此前,市场传言监管部门开始对浙江一期货公司展开调查。截至11月16日收盘,铁矿石大跌6.48%,螺纹钢跌3.89%,热卷跌3.58%;稍早,铁矿石一度跌停,螺纹钢跌7%,热卷跌6.3%,焦炭跌4.8%,焦煤跌3.9%。
随后,永安期货、新湖期货等机构先后否认收到相关监管文件与调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也表示,未采取调查措施。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近日个别期货公司的确接到相关部门的电话问询,主要内容是期货公司是否严格落实此前的监管政策,以及是否采取措施停止对客户提供任何形式的配资服务等。
“这种电话询问更像是例行检查,算不上针对近期大宗商品投机过度的调查。”该人士强调。他认为,近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实质是对此前涨幅过大进行修正。
“目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纷纷下跌,是对前期资金强力拉升上涨的否定,因为很多大宗商品品种需求并没有那么强,且产能也没有缩水,一旦投机资金撤出,价格快速回落是正常现象。”鸿凯投资董事长林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监管例行电话询问?
“有的客户担心账户会被调查,选择离场观望。”有期货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宗商品期货品种持续下跌。经历市场巨震后,客户的投资心态更趋保守。
而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并无迹象表明相关部门正对期货市场过度投机展开调查。
“近日个别期货公司的确接到过相关部门的电话询问,主要内容为是否严格落实此前出台的监管政策。”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所指监管政策,是此前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采取的交易限额制度。
具体而言,近期部分期货公司接到两大商品交易所的窗口指导,要求从2016年11月11日夜盘开始,铜开仓不能超1200手/天,总成交量不能超2500手/天;螺纹钢开仓不能超7000手/天,总成交量不能超1500手/天;沥青开仓不能超过3200手/天,总成交量不能超6400手/天等。
据悉,相关部门也会不定期电话询问部分期货公司,是否落实不再向客户提供任何形式的配资服务。
有期货公司人士透露,近日期货公司将工作重点转向合规操作与风险控制,此前有期货公司对个别持有大量棉花(16060, 335.00, 2.13%)期货头寸(已经超仓)的客户执行了强行平仓。
“我们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对存在配资行为的客户加强风险提醒,对仓位过高的客户先给予警示,再考虑采取限制开仓措施。”一家期货公司风控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解释称,原先期货投资的杠杆率约在8-10倍,但投资者通过1:1配资,可将杠杆扩大至20倍,若大宗商品下跌2.5%,投资者自有资金即可全部亏光;若跌幅达5%,配资资金也将损失殆尽。
而且,不少新开户的配资投资者交易策略相当激进,往往是满仓操作,以涨停板敢死队的股票操作思路,进行高杠杆的期货交易,存在较大投资风险。
“他们一旦遭遇本金亏损,未必能及时筹集资金追加保证金。”上述期货公司风控部人士表示。通过一系列合规操作与风控措施落地,目前他所在的期货公司多数客户杠杆率明显下降,仓位普遍从上周五的70%-80%降至40%以下。
机构与个人业绩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由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连日大幅下跌,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趋于分化。
多位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个人投资者普遍损失较大,有的净值跌幅达20%,不少激进投资者甚至爆仓或强行平仓;而机构投资者的净值最大回撤值基本在4%-5%之间。
“这与他们不同的投资策略有关。”上述期货公司人士分析,个人投资者更多采取趋势投资方式,尤其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可能推进基建项目投资,刺激大宗商品需求旺盛,以此认定大宗商品牛市行情来临便重仓买涨;反观期货机构投资者,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多空对冲、市场中性、套期保值等量化投资策略,锁定无风险收益。因此,机构投资者在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期间抗风险能力较强。
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此轮大宗商品大幅回调是有迹可循的。
“当前大宗商品主力合约基本是1月合约,通常进入交割月的前一个月,投资者就要考虑持仓头寸是不是投机头寸过多,因为交易所一定会采取措施限制投资头寸泛滥。其实在大宗商品上周五闪崩之前,交易所已采取措施对投机头寸进行限制,包括成交量限制、合并持仓监管等。这留给投机资金炒作的时间和空间已经很少,所以他们急着进来,也会急着跑掉。”林军直言。
业内人士分析,投机资本大规模撤离的时间恰好是周五夜盘,夜晚成交量较少,一笔数千万元大单就可能令某些品种价格连续跌破几个关键点位,引发大量程序化交易自动跟进止损抛盘,酿成大宗商品闪崩,进而触发连续多日的大跌行情。
“这也是期货市场一次去杠杆化的历程,此前投机资本涌入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虚高,如今价格下跌实质是价值回归,只是下跌速度有点吓人。”一位期货投资型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