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发展史是一部人与天地万物的对话史。从农耕手作时代过“大”节,到互联网时代过“趣”节,节日不再只是大开眼界和口腹之欲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级的设想。
在全世界所有的特定节日中,没有一个节日比文化旅游节更能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印记。这是一个超越国界、让生活在地球村的所有人产生共鸣的时空集合,它是一场让思想、文化在一个包容平台上交往、交锋、交流的文旅大狂欢。
我们时代的文旅大联欢
文┃P.T.Zutrice
文化旅游节,就是一场记录时代、融合文化、整合社区和助推产业发展的“流动的盛宴”。如果说普通节假日是人类为体现自身存在而创造的一种记录方式,那么由华侨城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无疑是我们时代的一场文旅大联欢。
在整个基督教的欧洲,狂欢的生活方式业已存在了几百年。狂欢节的拉丁文carnelevarium,意即“把肉搬走”。看到这里吃货们也许就会明白,狂欢节也许是所有节假日里和吃最有渊源的。
文艺学家巴赫金把狂欢节看作一种动态的思想交锋,在一个被感官刺激放大的节庆里,多元文化和观点能兼容并蓄,人们生活于其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因为狂欢这个观念本身就包括全体人民。它具有一种普遍精神,是整个世界的特殊状态。
循着这个角度深入观察,你也许会发现,文化旅游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狂欢节,它是一场让思想、文化在一个包容平台上交往、交锋、交流的文旅大狂欢。
以华侨城主办的凤凰花嘉年华为例,2016年,首届嘉年华就以“让生活变成一场节日”为主题,把这个以自然生态、文化艺术、城市生活为核心的活动,变为一场由生活和艺术交织的狂欢节。2017年的第二届嘉年华则结合“深圳植物年”,与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等国际盛会结为合作伙伴,围绕“这很自然”的主题,用全新的国际视角观察生活、剖析生活、解读生活。
OCT凤凰花嘉年华
今年的OCT凤凰花嘉年华,则是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狂欢节,不信请看其中的部分活动构成:“Play me, I'm yours”是由国际顶尖公共艺术家Luke Jerram发起的全球性城市公益钢琴活动,秉承“人人都可以弹奏的钢琴”这一质朴理念,在10年里,用1850台钢琴在全球55座城市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一同感受音乐的动人魅力;“种子游学”是一场以自然为主题的城市游学项目,由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后马立安教授担任专家导师,带领学员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与观察,了解城市的发展、了解自然的定义、学会与自然共生;“Pecha Kucha Night”是由日本东京Klein Dytham Architects(KDA)设计事务所发起的全球性非营利创意论坛,已经在全球1000多个城市开展活动……
可以说,以凤凰花嘉年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节,在社会空间里制造了一个能同时汲取中外艺术精髓的“文化场”,在这个文化场里,生活的宽度被无限拓展,艺术的广度被无限放大,生活和艺术的种子也在此生根、吐芽。
在一个节日里,探寻文旅发展新模式
特色小镇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正在进行时”。
中国城市发展的“过去时”既丰富多彩,又效率惊人:通过高度竞赛,解决了高与低的问题;通过行政扩容,解决了大与小的问题;通过拆旧立新,解决了新和旧的问题。
不过,当“念乡镇”“古韵小镇”“创意园区”“××小镇+”这些“千镇一律”的小镇名字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很难不对各城市一哄而上建特色小镇的现状感到担忧,至少中国城市为特色小镇强行玩概念、造名字的能力,在现阶段远超对城市的规划、培育和创新能力。
成都安仁古镇《今时今日安仁》
特色小镇的出现既带来了发展文旅产业的新视角,引发了关于特色小镇选址以及“千镇一面”等诸多疑问。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曾就特色小镇的选址问题,有过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就好比开餐馆,你如果菜品多,做出的菜味道好,那不管你开的店离城市多远,总还是会有人光临的,因为别人愿意花费时间成本去品尝;如果你炒的菜没什么特色,你就应该选择离城市近一点。”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往何方,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这是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的一句话,也是他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和精髓定下的一个标准:不论你在哪里,不论你去哪里,那些能承载“流动的盛宴”的城市,才是有灵魂、有文化的社会空间。
文化旅游节就是这样一场记录时代、融合文化、整合社区和助推产业发展的“流动的盛宴”。如果说普通节假日是人类为体现自身存在而创造的一种记录方式,那么文化旅游节就是我们时代的一场文旅大联欢。
在一个节日里,阅尽社会和时代符号
从社会层面上看,节假日让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彼此包容并发生有机运动。有一种说法是:人类为了纪念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瞬间,于是创造了节日,作为记录自身活动的一种工具;人类为了加深自身的沟通交流和彼此互动,于是创造了有各自特点的节日。
当艺术策展人、日本“大地艺术节之父”北川富朗在2000年创造“越后妻有艺术节”时,他脑子想的是以大地为画布,以艺术为坐标,把世界的目光汇聚到日本的一处偏僻乡村中,以节日的形式,为日本和世界的乡村艺术把脉。
“透过艺术的发现,激活当地居民的自豪感;提倡活用旧物品,创造新价值。”这是北川富朗的设想,也是“大地艺术节”这个新节日被创造的缘由。
大地艺术节每年的策展,让老龄化、少子化、人口外流的越后妻有地区实现了跨入新世纪后的一次“文艺复兴”,而这种通过一个节日带动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在特定领域复兴的做法,也为这个时代书写了最真实、最写意的符号。
在全世界所有的特定节日中,没有一个节日比文化旅游节更能折射时代和社会的印记。当文化和旅游彼此结合后,你会发现,从南海之滨到燕赵北国、从八百里秦川到彩云之南、从人杰地灵的江南到钟灵毓秀的巴蜀,你能在一场“流动的盛宴”中一览全国五十多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在这个“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载体”的节日里你能了解到时下最热门的三大创意产业——文创、科创和乡创;而在华侨城打造的文化旅游节里,你能看见各传统习俗在过去的演变、各文化形态在今天的发展及各行业领域在未来的趋势。
在文化旅游节里,你能阅尽这个社会和时代的符号:成都的安仁博物馆古镇为你叩开深入了解近代历史的大门;“OCT凤凰花嘉年华”让你明白自然生态、文化艺术、城市生活搭建的“三位一体”;世界之窗打造的《盛世纪》大型剧目,则让你见到世界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在一个节日里,读懂世界多元文化
从文化层面上看,节假日促进了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自由、国内与国外不同性质文化的交汇和流动。而世界上有一种特定的节日,能超越国界,让生活在地球村的所有人产生共鸣,这个节日叫做“狂欢节”。
只要做出特色,只要足够有趣,人们自然会用脚投票,这是陆铭观点的核心。目前华侨城在全国参与运维和管理的40余个特色小镇中,深圳甘坑客家小镇称得上是“特别的一个”。原来,这个小镇的横空出世,来源于华侨城深入发掘客家传统文化底蕴,并对甘坑留存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行了系统性的保护和整合,继而孵化出了小凉帽及一系列周边IP形象。与此同时,这些形象与VR、AR等高科技元素相结合,进而探索出了特色小镇的一条发展新路径——IP town模式。
在破题“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今天,华侨城通过文化旅游节的搭建,以及对“文化+旅游”模式内涵和外延进一步的打开,探索出了“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这条新路径或将成为特色小镇在布局文旅产业时的一个国内范本。
所谓“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即积极探索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提升特色小镇“生长力”,让城镇居民切实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生活图景。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华侨城“文化+旅游”的传统优势,采取政府、村镇、企业、民间社会资本等多方合作的共享模式,搭建新型开放的城镇化综合开发平台,构建起“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生态集群。
在一个节日里,推动文旅产业更新发展
在记录时代符号、融合多元文化并探索出文旅发展的新模式后,我们还需要怎样深入理解文化旅游节——这个社会空间里“流动的盛宴”?
读懂文化旅游节,首先得意识到当前文旅产业的“三层天花板”。
目前国内的旅游景区存在明确的地域界限,曾经单纯的景区建设、经营,往往是孤立的、与社会割裂的,甚至呈现景区内外“两重天”的景象。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旅游的核心资源体是景区,但在新兴的资源中,城市、乡镇和风景道都可作为景区的一部分……树立‘旅游即生活’的理念”。
为突破这层“天花板”,华侨城集团的策略是,以全域旅游为轴,带动各地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全产业融合的实质是“旅游+”,所以在文化旅游节中,华侨城各个全域旅游“先锋阵地”纷纷主动出击:
云南丽江老君山金秋黎明傈僳文化风情展演、元阳哈尼梯田农耕体验季、海南中廖村“飞扬天涯·青春三亚”高校户外定向运动挑战赛等,实现了从“旅游+”到“+旅游”的华丽转变,让各行业主动融合旅游,形成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文旅产业的第二块“天花板”,即文旅产业范围内不同业态之间的区隔。虽然“文旅”口号喊了多年,但在以往,文化、旅游分属不同产业,相关业态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界限。
针对这块“天花板”,华侨城通过打造内部不同业态的旅游目的地,在用文化为多领域赋能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推动文旅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
试想一下,当你置身于欢乐谷、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中,当你前往成都安仁古镇、深圳甘坑客家小镇等特色小镇游览,当你去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馆群、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艺术场馆观摩,当你造访海南中廖村、汕尾螺溪谷等美丽乡村,当你自驾或组团寻访山西平遥古城、江苏茅山景区等历史自然名胜时,你面前出现的不是单一的一个公园、一个村庄或一个景点,而是由主题公园、自然乡村、艺术工坊和名胜景区组成的旅行目的地矩阵,你遇见的,将是一个崭新的、立体的美丽新世界。
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成了文旅产业的又一块天花板。淡季出游担心气氛不浓、难请假,旺季出行体验感差又人满为患,这是现代都市人在选择出行和旅游目的地时的一大困惑。
但如果有这样一个节日,它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你提供全国范围内所能调动的全部旅游资源,也能让你在错峰出行中参与并感受到多元、立体的文旅活动,那么这样的节日一定能收获人气和人心。
这样的节日,我们曾经把它叫做狂欢节,如今,它有了一个新名字:文化旅游节。
盘点全球十大快乐节
┃马刺
从狂欢节到啤酒节,从戏剧节到文化旅游节,人类通过创造节日,记录这个星球最美丽和动人的瞬间。
摊开世界地图,你会在每个角落都看到节庆日跳动着的闪光,每个点汇聚成一幅内容各异、主旨宏大的画卷,构成了我们星球上最具魅力的盛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是艺术和生活的盛宴,慕尼黑啤酒节是高粱和谷物的盛宴,魁北克节是语言和宗教的盛宴,诺丁山狂欢节是街头和民族文化的盛宴,悉尼香浓咖啡节是物产和果实的盛宴,清迈水灯节是感官和视觉的盛宴,阿维尼翁戏剧节是艺术和舞台的盛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则是文化和旅游的盛宴。
现在让我们盘点一下这个星球上那些璀璨的节庆,看看它们是如何在地球村的各个国家中成为流动盛宴的。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
The Munich Oktoberfest
时间每年9月末至10月初
啤酒是慕尼黑的主角。节日开幕当天正午,伴随12响礼炮,慕尼黑市长用木槌把黄铜龙头敲进一个大酒桶内,拧开龙头将啤酒盛在特制的酒杯中。市长饮下这第一杯,狂欢正式开始。持续两周左右的啤酒节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也是一场大型的角色扮演。巴伐利亚贵族、普鲁士容克地主、阿尔卑斯山脚的牧童、莱茵河畔的磨房主,以及科隆教堂的修女……德国人穿上民族特色服装,奏响音乐,驾着鲜花马车穿过市中心,最后到达42万平方米的特蕾西娅草坪开怀畅饮。
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
Festival d'Avignon
时间每年7月
每年夏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准时化身欧洲现代戏剧大舞台。远道而来的戏迷在城里待上几天,过足一把艺术瘾。作为当代表演艺术界最重要的国际盛典之一,阿维尼翁戏剧节提供丰富的剧目、朗读会、展览、电影、音乐舞蹈以及辩论。整整一个月,人们畅所欲言,分享感受,每个人都参与到鲜活的艺术氛围之中。在阿维尼翁,戏剧脱下高贵的外衣,普通人也能在节日熏陶中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情趣。
泰国清迈水灯节
Loy Krathong
时间每年11月
泰国的传统节日中,最美不过水灯节。雨季过后,河水高涨,月光皎洁,轻快的《放水灯》歌声中,上演着一个欢乐温馨之夜。人们点燃香烛,闭眼呢喃,随后将亲手制作的水灯放入河流,祝祷家人一年平安顺遂,寄托心中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水灯节也是浪漫的情人节。泰国青年男女们相约来放水灯,为爱祈祷,希望双方早结良缘。水面漂满水灯,烛光闪亮,恋爱中的男女也频闪着心动的信号。
加拿大魁北克节
La Fête nationale du Québec
时间6月24日
作为魁北克的省庆日,魁北克节是魁北克民族的节日,也是讲法语的魁北克人最重要的日子。每年这一天,魁北克省最大城市蒙特利尔市白天会组织大游行,晚上则是大规模的露天演出。公园大联欢、巨型木偶游行、烟花秀……当地家家户户装饰着蓝白两色(魁北克省旗图案色)的气球,流露着作为魁北克人的自豪和骄傲——法裔加拿大人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
印度/尼泊尔洒红节
Holi Festival
时间春分日
洒红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印度,洒红节是印历的传统新年。而“节日之邦”尼泊尔全国节日多达300个,最瞩目的也是洒红节。近年来兴起的“彩色跑”(Color Run)便是借鉴了洒红节的做法。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投掷水球,向他人身上泼洒缤纷的颜料;人们载歌载舞,用色彩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到来,同时表示喜庆和祝福。捉弄别人和尽情欢乐是洒红节的精神所在,低种姓的人将颜料洒向高种姓的人,暂时忘记阶级差异,洒红节也寓意着人们消除误解、捐弃前嫌。
巴西狂欢节
The Brazil Carnival
时间复活节前47天
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和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其中以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为著名,每年都吸引数百万国内外游客。2月中旬或下旬,规模盛大的游行中,彩车驶过,鼓手击鼓,歌手高歌,桑巴舞小姐姐扭动腰肢。热情外放的南美人身着奇装异服,跟随节奏簇拥左右。狂欢节组织者甚至特地为游客开设了桑巴舞速成班,好让他们也能尽情融入桑巴风情。最初的狂欢节仅限于贵族,直到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乐队走上了街头,黑人白人、穷人富人、男女老少全民欢腾,狂欢节成为了大众的节日。
西班牙布尼奥尔西红柿节
La Tomatina
时间8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布尼奥尔镇的西红柿节不仅是西班牙的国家文化遗产,也让西班牙式热情和疯狂享誉全球。“番茄大战”在镇中心广场开始,正午一声令下,早已等候多时的人们立即冲向满载西红柿的大卡车,抓起这些“红色子弹”胡乱向身旁熟悉或陌生的人砸去。烂熟的番茄爆开,参与者被红糊糊的茄汁淋透,在一百多吨的“番茄海”里狂欢。在这里,西红柿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丰收的喜悦,还有压抑郁闷的极度释放。两小时后,人们精疲力尽,“弹尽粮绝”,爆竹声催促着结束,打扫过后的小镇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Echigo-Tsumari Art Festival
时间每三年一次
意为“被白雪覆盖的村落”的越后妻有正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唯美“雪国”。但到了20世纪晚期,这里却变得落魄凋敝。而现在,越后妻有正在被艺术节复活。创立于2000年的大地艺术节在越后妻有7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户外当代艺术节。节日以“人类被自然包裹”为基本理念,将艺术作为路标,引领人们走进自然,重新发现地域,实现“人与自然、乡土和艺术”的连接。让艺术介入乡土,从而活化地域,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成为以艺术带动乡村振兴的典范。
爱尔兰圣帕特里克节
St. Patrick's Day
时间3月17日
绿色是这个节日的代表色。这一天的都柏林天气寒冷,但参加狂欢的当地人和游客热情不减。人们佩戴象征爱尔兰的三叶草,头顶绿帽,染上绿胡子,系上绿围脖,脸上也用绿色油彩画出三叶草的图案,同时手持绿色啤酒,穿着绿白橙相间的国旗色衣服,欢快地走上街头。圣帕特里克节是爱尔兰人与全球爱尔兰裔移民庆祝共同身份和文化的节日。爱尔兰旅游局每年会举办“绿动全球”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点亮绿光,金字塔、比萨斜塔、悉尼歌剧院和八达岭长城等齐齐亮起绿色灯光遥相呼应,加入庆典以示庆祝。
中国华侨城文化旅游节
时间10月1日-11月30日
从中国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起步的华侨城,多年来深耕文旅相关产业,首届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应运而生。2018年国庆期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全国七地欢乐谷举行国际魔术节、街头艺术节、潮玩节等;深圳甘坑新镇系列活动;四川安仁天府古镇艺术节;黄龙溪古镇匠人艺术季;海南中廖村农民丰收节;昆明九乡风景区的国际帐篷节;丽江老君山的金秋黎明傈僳文化风情展演……华侨城旗下旅游企业累计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作为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旅游节,华侨城践行“欢乐在一起”的节日主题,为人们带来一场跨时间、跨空间、跨业态的全景生态旅游节庆。
当代节庆3.0
从过“大”节到过“趣”节
文┃马刺
节日的发展史是一部人与天地万物的对话史。
中国古代讲究农耕手作的生活仪式感。辛弃疾笔下“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的立春,女子剪彩为燕(“春鸡”),贴羽为蝶(“春蛾”),缠绒为杖(“春杆”)。韦应物笔下“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的寒食节,人们祭扫、踏青,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王驾笔下“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的社日,农民祭拜土地神,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约定俗成且有明确主题的社会活动是节日的1.0版本,它们带有鲜明的农业文明特色,需要看四季变换和农作物生长的脸色。一系列传统节日被讲究礼仪的古人世代相传,而延伸至今的清明、端午和中秋由现代人“法定”,从“节”升为“假”,带动探亲休闲人口的迁移小高潮。
行业节日和重大庆典的出现赋予节日新的活力。以教师节和护士节为代表的日子向基层致敬,让过节对象燃起使命感和成就感。翘首以盼、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和奥林匹克盛典,更是全人类的话题和焦点。
可人们并不满足于此,幸好互联网和定制精神来了。国际懒人节、英格兰干酪翻滚节、泰国猴子斗殴节、澳大利亚金枪鱼折腾节、韩国泥浆节……娱乐化和轻松的尺度印证了现代人的过节经——从过“大”节到过“趣”节。
国际劳动节和世界地球日固然值得全民庆祝,但民族的、地区的,甚至城市性的节日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甚至开始反思过节时“走马观花”的毛病,从“是什么”进一步追问到“为什么”。民族的融合、历史文化的积淀、社会心理的变化等,都为节日的发展带去了新的元素。
城市与节日相互依存的关系很简单:节日不能脱离城市特色而存在,城市也不能没有主题节日来加冕
今天你过什么节?我们几乎生活在各种节日密不透风的档期中。“撞节”如撞衫,也让每一天都多了些谈资和自嗨的理由——3月14日,你选择过白色情人节还是圆周率日?10月24日,你关注联合国日,还是庆祝程序员节?10月1日除了国庆,你会不会也参加国际音乐日、国际老年人日或者世界素食日的活动?
自然景观、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美食物产、宗教民族……丰富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使得节日花样百出。数轮洗牌过后,不少新兴的主题节日发挥优势,实现了“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虽称不上“躺赢”,但不少佼佼者确实利用了地域优势来造节。无论是提升本地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还是赚取外地游客的美誉度,节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增值作用。城市与节日相互依存的关系很简单:节日不能脱离城市特色而存在,城市也不能没有主题节日来加冕。
北纬33度附近,淮河与国内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在此交汇,96万亩水域面积,120多座水库,100多种藻类水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最适宜龙虾养殖的区域之一。“地主”盱眙县没有放过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18年用心经营,“盱眙小龙虾节”已成为一座金字招牌。
每年6月的万人龙虾宴上,国内外游客摩拳擦掌,50吨小龙虾一扫而空,每桌都堆满红彤彤的虾壳。盱眙龙虾的品牌价值已接近170亿元。小龙虾节成功的秘密是什么?盱眙县委书记曾公开表示:“关注度和参与度是节庆的生命线,创新和创意则是节庆的活力源。”顶着“中国龙虾之都”的称号,盱眙走出了“龙虾+”的节庆产业大文章。
潍坊市区东北15公里的杨家埠村是风筝的故乡,杨家埠风筝做工考究、绘制精细、起飞高稳。潍坊人懂得因地制宜的道理。每年4月,潍坊国际风筝节如期到来,展示了民俗技艺,也传播了城市魅力。同样大获成功的还有武大樱花节。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人头攒动,只为目睹千株樱花的短暂盛放,樱花节让有些“直男”性格的工业重镇武汉突然变得温柔起来。
今年秋季的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也深挖了地域特色,在云南推出缤纷盛宴:禄丰黑井古镇的篝火晚会、昆明轿子雪山的祭山活动、昆明九乡风景区的国际帐篷节、元阳哈尼梯田的农耕体验、丽江老君山的金秋黎明傈僳文化风情展演、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徒步挑战,以及迪庆康巴艺术节……每一项都展现了当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
在科技和互联网力量的支撑下,商业嘉年华也得到了大众认可。“双十一”购物节被公认为最大的线上狂欢,它让“买买买”——由节日塑造的行为习惯——就像到点吃饭一样自然。疯狂消费的快感在这天来得彻彻底底,让人们把原本当天“光棍节”的戏份忘得干干净净。
有时,节日的成功也因为突出的民族或城市性格而变得简单。善于斗牛的西班牙人发明了奔牛节,离不开啤酒的德国人创造了慕尼黑啤酒节,盛产本土作家的英国巴斯设立了简·奥斯汀艺术节,常年冰雪覆盖的北海道拥有了札幌雪祭……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节日的出现显得自然而然。
很多年前,国内流传着一句话——开幕式成功,节庆就成功了
主题节日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同质化是当下各类节日最明显的败局。购物节和美食节复制粘贴般的运作,个体的成功往往引出一群想要吃螃蟹的跟风者,就像《好奇心辞典》对“音乐节”的吐槽:“现如今没举办过个把音乐节,在二三线城市里都抬不起头。”这种“一呼百应”的雷同模仿不仅带来了审美疲劳,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即便闯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少节日距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早期创办的节庆单纯为了招商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流行一时,节日沦为经济指标的附属品。
关于节庆,很多年前国内流传着一句话——开幕式成功,节庆就成功了。结果许多被给予期待的节日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这种一炮打响之后却哑火的做法,也让不少城市的主题节日走了弯路。树立品牌需要细水长流的努力,对节日运营缺乏耐心,想立竿见影获得良好口碑和经济效益就显得不切实际。
承办主题节日的主题公园在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过一段同质化严重、市场淘汰率较高的时期。主题公园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业务内容相对复杂的领域,解密主题公园的成功,华侨城提供了几点经验:除了契合市场需求并坚持品质至上外,不断创新可以赋予主题公园新的内涵和活力。
过去30多年的运营中,华侨城创造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主题公园产品模式,如村寨表演、大型广场演出、主题节庆活动、媒体演艺合作等,华侨城创新的泼水狂欢节、啤酒节、魔术节、万圣节、新春灯会等节庆和活动则已成为国内主题公园甚至城市的统一行动。
主题节日以庆典的形式存在,但终究以文化内核为长久生存的法宝
那么,与现代化并进的主题节日,究竟还能亮出什么底牌?
日本学者名和太郎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力”的概念,并指出“文化是产业的决定因素”。节日以庆典的形式存在,但终究以文化内核为长久生存的法宝。
数据也给了节日重塑文化自信的底气。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文化类景区订票同比增长超过36%,9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的游客超过四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文旅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
北京大学政府文化研究中心(原中国节庆研究中心)主任邓峰曾公开表示,节庆应该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化主题”,每一个重要节庆都承载着所在地民众的情感。日本人热衷参加各类“祭典”——春季的“雏祭”(偶人节)和“花见”(赏樱花),夏季的花火大会,秋季的敬老日和冬季的光之祭典(灯光秀),大多数节日都是区域文化的共鸣。
“假如火药被用作花火,那么就预示着和平”,战时的日本民俗节庆“花火大会”是长久和平与健康的象征。如今,“花火文化”突破次元壁,出现在电影《海街日记》和动漫《灌篮高手》里,同时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一生中一定要和恋人去看一次花火大会才不枉青春。
过节,不再是单纯的大开眼界和口腹之欲的满足。人们开始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多、更高级的设想。早在20年前,华侨城便进行了“文化+”的尝试,将富有文化气息的节日、庆典进行包装,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如今更是以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将文化的灵魂赋予不同业态。
在2018年华侨城文化旅游节上,从以积极推动当代艺术发展,落地深圳、上海、北京、西安、武汉等区域核心城市的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馆群,到由旧工业厂房改造而成,囊括创意设计、艺术文化、时尚休闲等多样文化的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再到成都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佛山顺德盒子美术馆等,均有大量内容丰富的文化创意及公共艺术活动呈现:“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王长存&朱昶全双个展、德莱顿·古德温个展、“2018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建筑艺术展“重构乌托邦”、“此岸”系列公共项目、“生长力—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超景观LAND(E)SCAPE”、“将一只()鸟从一座塔的塔顶放掉”展览……华侨城为不同业态赋能,把文化旅游节办成了丰富多彩而又干货满满的节庆日。
尤其是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项目的IP打造中,华侨城贡献了四川安仁古镇这样的优秀范本,孕育出了安仁双年展、安仁论坛、安仁文博大讲堂、安仁旗袍展和实境剧《今时今日安仁》等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学术底蕴的IP。
更多的传统城镇也被导入“文化+”的相关产业。黄龙溪古镇匠人艺术季、大鹏所城首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蔚蓝古城艺术计划、平遥国际摄影节和国际电影展……“牵头人”华侨城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让城镇居民切实感受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生活图景。
深圳非遗周大鹏文化季启动仪式
人是节庆的制造者和享受者。赋予平常的日子以新意,在主题节日里创想美好生活,不仅是创造者的夙愿,也是享受者的所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里写道:“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在节庆活动里的感受力远大于其本身。春节是形式,珍惜团聚的时刻才是目的;情人节是形式,感知爱和记录爱才是企图;文化旅游节是形式,让生活有所期待和盼头,从而获得欢乐和幸福感才是终极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