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血案是我们听到的第一起当事人在法庭(准确说是法官办公室)行凶的血案。
据通报和报道,凶手胡庆刚在领取二审的裁定书时,使用随身携带的长约三十公分的尖刀将书记员刘坦捅伤,随后连刺三名法官,包括与刘坦同一办公室的法官郑飞、闻讯而来的庭长胡韧、法官刘占省。其中郑飞伤势较重,贯穿右胸和后背,肺部被刺穿。
如此恶劣的案犯应当严惩。取裁定时身携尖刀,即为预谋,致多人重伤或者轻伤(需鉴定),涉嫌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罪,在法院行凶社会危害性极大,非其他凶案可比。
至于其劳动争议是否有冤,是否被劳动单位拖欠工资,在所不论,他的行凶动机,不能为其减轻刑责分毫。在没有事实依据基础上,所有将行凶归因为司法腐败的议论都是既无知又可耻的。
这件事使得许多身为法官的师友们气愤、悲伤乃至绝望。如倾城法官说,“戾气遍地,危若累卵,无力悲伤。”我们看到新一轮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司法权威,而提高司法权威的题中之义是保障法官的社会地位、职业尊严和经济收入,遑论法官个人的人身安全?
法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是近来的事。微信公号法律那些事儿引用了2008年《法治论坛》第2期《广州法院法官人身安全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总结了暴力抗法的几个特点:暴力抗法多发生在执行过程中,但人身伤害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此类事件多涉及矛盾易激化的群体性案件或当事人偏激的个人纠纷;威胁法官人身安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暴力行为及其他高度危险行为;暴力抗法多为群体行为。
在我看来,面对职业风险,不仅仅要立法保护,还要有系统性保护方案。建议最高法院针对法官遭遇的职业风险进行全国范围的调研,明确主要类型、肇因,并有针对性的对法官进行系统培训。
放到全社会大背景下看,近年来针对职业群体如医生、老师和法官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追根溯源,暴力是人类社会永不消失的现象。
暴力根植于智人的基因,无论文明如何进展,暴力也不可能永远消失。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会抑制这头怪兽,尽可能限制它的活动范围,一旦它出现了,天下共讨之,这就是一个文明社会对于暴力事件的态度。而一个不文明的社会,暴力被纵容乃至鼓励,讨伐暴力的人也许会遭遇另外一种形式的暴力使其噤声,人性中好的那部分噤若寒蝉,万马齐喑,施暴者会成为英雄、成为某种价值观的代言人,这是一个可怕的、我们应当尽量避免的社会。
在网络节目奇葩说辩题“丑闻主角是不是活该万人虐”中,蔡康永说过的一句话深得我心:“那些支持万人虐的观点,每一个论点都在抬高一扇门,这扇门后是关着一头怪兽的笼子。你们不知道的是,这头怪兽一旦被放出来,没有人关的回去。”
山之上,国有殇。我很理解法官群体的哀痛和愤慨,但我却看到有一种论调认为,“到处都是充满恶意以图出气的看客,随处可见伺机消遣借机出名的公知”,甚至感谢“徐昕 (微博)教授”等人“不杀之恩”,我去看了徐昕教授的微博,对此事他也是谴责暴力。
或许作者所言与此前徐乘胜事件有关,但此案非彼案,岂可混同视之。网络上那些暴民,有几个真是“公知”?如果连一个“公知”都没有,法官们会否觉得安全?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暴力情绪和暴力倾向实在另有本源、另有土壤,责之于公知,混淆是非,有害无益。
而且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最让法官群体失望的,不是加班多工资低有危险,不是所谓公知的冷嘲热讽,而是“组织”的首鼠两端和乡愿。
海坛特哥刊发的一篇文章总结的比我好:“面对负面舆情,法院的第一念头就是如何息事宁人,息事套路也是三板斧:一是偷偷摸摸地找宣传部门删帖……二是委曲求全地和当事方私了……三是默默地祷告出现一个能够挤掉汪峰头条的新热点”。
是的,面对负面事件,法院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的组织么?恰恰相反,法院自己都不尊重司法权威。法院宁不自省?
最后,希望十堰中院郑飞等四位法官的血不白流,希望法院不要再流血,因法庭之血,正滋养着一头谁也关不回去的怪兽。(平说作者 徐潜川 首发“王兆峰律师”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