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 瞭望智库特约观察员
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自2016年起,这是夏季达沃斯论坛连续第三年以“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作为论坛的主题。再向前延伸几个月,2016年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第46次年会,主题则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是自那时起,“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话题开始了自己在达沃斯的“霸屏”之旅。
回顾前几次的论坛,2016年夏季达沃斯的主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2017年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而今年的主题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创新型社会”。从“掌控”到“转型”,从“包容性增长”到“创新型社会”。可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一步步地演进,渗透到各个角落里面来。
而劳动力,这一历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和排头兵自然也不会例外。今年年初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制造业新型劳动力:应对变化的劳动力需求》中提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新型的制造业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技能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导致地理区位与具备所需技能的工人所在地之间存在着普遍错配问题,技能的提升存在巨大需求。这对那些希望加速经济增长、提升生产劳动力素质的企业和国家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就业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匹配方面一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眼界,没资金”、“有项目,没队伍”这样的问题比比皆是。种种内外部因素的条件限制,让中国在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先后错失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但这一次,作为世界最大的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和发达国家在“智能化浪潮”这一大背景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劳动力匹配的挑战依然存在。2017年底,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领英发布了《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2017年11月)。报告以领英“经济图谱”数据为基础,围绕此前三年间中国数字人才的工作履历、职业技能、增长数量和流动轨迹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洞察。我们观察的主要趋势有以下三个:
1.北弱南强。中国拥有数字人才最多的前15个城市中,北方城市中只有北京、西安、天津、大连和沈阳上榜,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数字人才的两个集中地。整体来看数字人才分布与我国数字经济发达程度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现出“北弱南强”的情况。数字人才城市分布中一个亮眼的表现是苏州,苏州的数字人才人数超过了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南京。
而过去三年(2014-2016)上海的数字人才净流入最多,南京的数字人才净流出最多。上海、深圳、杭州、北京、苏州是数字人才净流入排名前五的城市,南京、广州、武汉、西安和成都是数字人才净流出排名前五的城市,一线城市中只有广州的数字人才呈现净流出的趋势。
数字人才分布最多的15个城市
2.内外各半。大约50%的数字人才依然分布在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ICT(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产业,非ICT行业则主要分布在制造、金融和消费品三大数字化动力最强、结合最快的行业。而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的“智能化”,在应用层面依然不够普及,很多时候还处在“自娱自乐”的阶段。
全国数字人才行业分布
3.硬软并重。数字人才需求方面,当前市场需求最多的职位仍集中在产品研发和运营类。但如果从技能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已经不再会单一强调编程这种“硬”技能了。相应地,管理能力、领导力、协作能力这些软技能也越来越受到各级用人单位的重视和关注。
如何尽快解决劳动力匹配的问题,“选贤育能”是有效的方式。
一是加强外部吸引,利用新技术和工具,提升招才引智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针对急需的岗位和人才,早发现、常吸引、多互动,保证和人才的粘性;二是做好机制设计,创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养管理机制,真正为有潜力的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和平台,形成激励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工作环境。这二者可以说是同等重要。而机制设计,从长远而言更为关键。
领英进入中国四年来,与地方政府及1000多家不同规模的企业密切协作,通过把领英的人才智能与他们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帮助人力资源团队完成业务理念和专业技能的转型。同时为管理层提供更客观、可量化的人才洞察,帮助他们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策略。让他们在吸引创新型人才的同时,也能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人才队伍,解决“选贤育能”的“选”和“育”的问题,真正把劳动力和技能变成企业、地区的竞争优势和转型升级的动能。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作者为领英中国解决方案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