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内顶级学术技术大咖云集2018年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折腰”解读区块链
算力说:从解决食品溯源到赋能数字经济,区块链的用武之地日渐宽泛,只是有些应用场景已经较好实现,有些还需要再飞一会儿。在嬗变中,区块链行业既要理性面对客观现实,又要敢于实践突破。从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传递出的信息来看,学界与业界都已有新的理解。
作者:算力智库
编辑:生煎
诗画浙江,美丽杭州,全国公认的区块链“四强”城市之一,在区块链之路上继续飙车。
11月20日,由杭州市政府主办的“重构世界·2018区块链新经济杭州峰会”还未落幕,浙江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又在杭州揭牌。
11月23-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召开。据算力智库记者现场观察,本次会议主要呈现两大特点。
第一,学术气息浓郁。从会议议程来看,绝大部分演讲嘉宾都来自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术水准高,如密码学等基础学科的专家都因区块链而齐聚一堂。
专攻零知识证明的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邓燚在演讲时幽默地说道:“感谢这一波区块链热潮,让人们在饭桌上都讨论起零知识证明,而这本来只是学术圈里一个沉寂了几十年的小众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谷大武也表示,没有密码学就没有区块链,但同时区块链也助力了密码学,为密码学的很多美好概念找到了用武之地。
第二,客观理性态度。与许多会议大唱区块链赞歌相比,本次会上对区块链的讨论和态度相对更务实理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伍前红在会上表示,在一些人眼中区块链是在天上飞的,感觉区块链包治百病,即将改变世界。但我们也感受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却像一只蜗牛在地上爬,实际上远未成熟,局限性很多。
鱼之论:摆正位置的区块链
可见,区块链热潮至今,已经到了走下神坛,回归本来样貌的时候。
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白硕在谈到企业区块链用于治理时以防伪溯源为例表示,区块链不能停留在理论世界。如果区块链真的是一条好的道路,那就应该体现在物理的世界、原子的世界。
他进一步举例说,我们在饭店吃鱼时,鱼缸里挑选的鱼和上桌的鱼是否是同一条,很难判断。在这里区块链的防伪溯源就不能只是“封装式”的外表防伪,而是要进一步开发“注入式”和“提取式”的溯源防伪技术。
而在另一个会议室里,清华大学副教授杨铮却展示起了清华大学与永辉超市利用区块链实现鱼塘溯源的成果。
据杨峥教授介绍,多宝鱼由于单位价值较高,很适合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溯源,通过在鱼鳍上钉标签,可以全程追溯。这一过程包括了养殖、加工、仓储、配送、签收,即便成了水煮鱼,标签仍然存在。“这或许可以回应白老师的问题了”,杨教授笑言。
多宝鱼从养殖到“水煮鱼”
他同时表示,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科技溯源。以米为例,一方面体积很小,难做物理标记,另一方面也很松散,不可能每一粒米都溯源,因此就很难实现真正溯源。
杨教授最后强调,食品溯源并非区块链一己之力可为。首先,可溯源性对供应链协同提出了较高要求,供应链协同性越强,食品可追溯性就越好。另外,溯源往往还结合了物联网等其他技术,与区块链配合,才能实现好溯源效果。
案例虽小,却反映出区块链的局限性。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区块链既需要业务流程配合,也需要其他技术配合,单兵作战场景较少,个人突破能力很弱。随着各界对区块链的认识趋于理性,对于区块链如何摆正自身位置的思考,也更加务实。
正如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锋在会上所言,区块链不能解答所有问题,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答案。
链之忧:自身难保的区块链
更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在需要协同之外,还面临“自身难保”的窘境。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孙国梓教授总结了区块链的七大安全威胁,分别包括:平台可用性安全威胁、平台业务安全威胁、数字钱包安全威胁、密码学算法安全威胁、智能合约安全威胁、共识机制安全威胁、区块链数据完整性威胁。
事实上,上述区块链安全问题更多还只是技术层面问题。但显然,区块链的应用发展所需关注的问题远不止技术。伍前红教授把区块链国内外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
首先,技术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性能效率问题,系统吞吐量低、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取决于单节点能力,尚难支持高频、高数据业务应用。
其次,安全挑战。与孙国梓教授观点类似,伍教授认为,由于区块链设计、实现或实施方面的缺陷,系统会面临外部或内部的攻击风险。
再次,业务模式改变困难。对于长期习惯于中心信息处理模式的各界而言,接受区块链这一去中心化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需要一个不断了解与理念转变的过程。区块链的大规模落地于应用,需要大量应用实例,尤其是成熟实例的验证与支持。
最后,相关政策法规缺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出台一份完整的标准化规则或者政策来管理监督区块链的使用,区块链标准的研制工作都还刚刚起步。
数之机: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
尽管区块链有待进步,但并不影响其被赋予数字经济的新意义。
挪威工程院院士、IEEE区块链专委会主席容淳铭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区块链是国家数字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很多人都把区块链看作和互联网地位齐平的技术,因为未来数字经济可能要靠区块链上的平台来搭建。他同时希望国内所有区块链技术企业能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我国自主开源区块链技术平台。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在会上表示,中国的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达32%,其核心则是数据治理。
然而,对于数字经济,目前仍然没有标准定义。对此华盛智业创始人李光斗认为,脱离实体经济能产生价值的就是数字经济,是网络价值的交换和传递。比如,经营酒店不是数字经济,但Airbnb就是数字经济。
张一锋在谈及数字经济时表示,数字经济由数字和数据驱动,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智能化、知识化、个性化等特点,而区块链在数字世界中的应用包括了可信数据、价值流转、规则共识等价值。
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同样需要理性的声音。福州市经信委高工副主任林端雄在圆桌论坛中表示,区块链修正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价值传输。但目前也面临问题,主要就在于,除了“币”以外,尚未找到非用区块链不可的场景。
区块链理想很多,问题不少。大可赋能数字经济,小可溯源多宝鱼上桌。尽管此刻看来区块链解决多宝鱼溯源问题更为靠谱,但或许有朝一日真的可以实现:治区块链大国,若烹多宝鱼小鲜。
至少,从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大会来看,学界已经对区块链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业界也有了更理性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