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家入场。一家看上去不起眼的深圳投资公司,牵手两家大股东质押股权濒临平仓的A股上市公司,是深信大股东扭转时局的能力,还是觊觎公司的控制权?
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大牛”总是默默无名的扫地僧,而不是大名鼎鼎的方丈。如今,理应最牛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深陷高比例股权质押的泥潭,掏不出钱补仓自救,也要请出A股“扫地僧”。
根据顾地科技和华映科技两家上市公司公告,该“高人”同为深圳市中衡一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前海区注册,因此无从得知办公地址。注册资本5000万元分别由李汉生和包秀玉分别出资250万元、4750万元,两人从未出现在A股公司十大股东名单中。
面目朦胧没关系,长相显然没有腰包重要。顾地科技自称大股东广东顾地很多质押股份濒临平仓,而且质押比例几乎100%。那么,广东顾地无法追加股份质押,只能掏银子。
补仓的事情不太清楚,广东顾地明确宣布的是要成立基金,主要用于购买自家股票。具体而言,广东顾地拿出1000万元,中衡一元或与广东顾地指定第三方出资3.9亿元,并且中衡一元还要筹集8亿元资金。
其实,中衡一元不是第一次做好人好事了,上一次帮扶的也是大股东几乎100%质押股份的上市公司。2015年4月,中衡一元与华映科技也成立了一家基金,要自己或者与华映科技方面指定第三方出资1亿元,中衡一元也要筹集8亿元。只是投资方向说的稍微宽泛了些,“上市公司公告投资或重组的项目的债权或股权投资及二级市场投资”。
与中衡一元牵手至今,华映科技股价从20多元暴跌至9元多。不过,无从得知中衡一元是否购买了华映科技的股份。但是,华映科技今年9月1日刚刚复牌,随即9月7日再次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无法忽视的是,华映科技大股东质押几乎100%股份,股价暴跌已经濒临平仓,公司诸般动作皆有自救之意。
A股生物链里,公司大股东本应地位显赫,却沦落至此,皆是高比例质押股权融资之祸。2015年1月之前,华映科技大股东质押股权比例并不高,但1月加码股权质押,致使比例几乎达到100%。与之相比,早在2013年,顾地科技大股东广东顾地就把自己架在波动的股价上烤了。
2012年8月,顾地科技上市。2013年3月起,广东顾地质押股份从零到66%,当年12月,这一比例飙至几乎100%,原因为“经营资金需要”。2014年11月6日,广东顾地与海通证券打起了交道,质押了8400万股,这也是公司近期濒临平仓的股份,当时股价大约9.12元。
此次质押后,随着A股整体行情上涨,顾地科技股价不断飙升,至6月已然暴涨100%超过20元。于是,一次有点蹊跷的质押公告来了。
蹊跷的原因是披露太晚,大股东股份解除质押再质押之后大概半个月,顾地科技才予以公布。6月30日,顾地科技称,广东顾地将质押给海通证券的约8400万股,解除质押并再于6月16日、18日,再度质押给海通证券。
6月中旬之后,A股进入了终生难忘的暴跌阶段,至今仍元气大伤。在暴涨转向暴跌的时间点上,广东顾地将当时20元左右的公司股份再次质押,有疑问是否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但为何拖延半月才披露则无从得知。
蹊跷的事儿不少。广东顾地质押的大部分股份都是限售股,质押率可能不足30%,即便以每股20元计算,濒临爆仓的8400万股至多融资6亿元~8亿元或者更少,需要补充保证金的金额则更少。如此,顾地科技可以直接请中衡一元与海通证券协商解决问题。
一种合理的解释,可能是顾地科技曾经计划转让股份但随后反悔,因此广东顾地的股份仍然让中衡一元担心潜在纠纷。以及,顾地科技剔除大股东后的流通市值仅有17亿元左右,比起12亿元的新基金规模相当可控。
每一种生态环境下都匹配着最适应的生物。对于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的公司,中衡一元不仅可能投入4亿多元自有资金,更要募集16亿元重金入场。那么,中衡一元将来如何造局出场,还是有目的选择公司另有他图?
无论如何,顾地科技昨日股价涨停,华映科技停牌重组尚未复牌。期间投资机会或者风险,值得投资者稍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