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20年前的今天,朝鲜半岛丰岛海域,隆隆的炮声打破了海面的宁静。硝烟弥漫的海面上高挂着黄龙旗和旭日旗的军舰来往拼杀。一场关系着清朝中国与明治日本两国国运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这就是被此后百年来的中国人视为国耻的清日甲午战争。作为一直以来的东亚第一大国,大清国为何会令国人蒙羞地输掉这场战争,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此后百年来每个中国人心头。
悲剧路:中世纪专制帝国败于新晋近代民族国家
从一开始,日本明治维新从上至下就以打造一个近代化国家为目标,主动修改自身的组织结构,更新自身的观念和思想,终于成功形成一个结构上符合近代工业化,满足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结构。
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和五条誓文,实现天皇亲政,完成了日本国家政治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通过废藩置县,实现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与万国对峙之基础;通过设立公议制度,扩大国家统治基础的规模,奠定了国家政治的制度化基础。而这一切,让日本走上了近代国民国家化的道路。
明治维新建立了一套与近代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教育体系,把封建教育改造成资本主义教育。明治政府还利用国家权力扶植私人资本,从而加速了日本产业革命的进程,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强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独立民族国家。
最终日本以不足30年的努力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洋务运动,还只能在前近代的一个旧帝国中制造一点近代化的“物质基础”。
而与此同时的中国,洋务派在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声中,已经完成了对西方军事技术优势的认识并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军事技术以及实用的工艺技术这一层面上,并且只是为解决实际性问题而进行大规模学习西学。
清廷要维持传统的科举体系,而非重新建立系统而科学的教育体系。
同时清廷对于民间资本发展近代工业一直采取压制和控制的办法。采取的经营方式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实质上企业由统治者经营,管理方式是专制衙门式的,产品不是为了交换,或者说主要是为满足“官办”企业的原材料和燃料需要,还必须交付“官利”以为“报效”。
清廷对民间资本的控制和限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官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企业,都是由专制国家政权进行控制。
在实用思想的束缚下洋务运动虽以引进西方科学为名,却主要以技术为主,对科学及其理念的输入、宣传微乎其微。所谓“洋务”也因为专制王朝统治根深蒂固,创办的近代企业始终徘徊在官督商办的死胡同里,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更不用说触动国家和政权的结构建立起近代化国家了。
归根到底,当面对汹涌而来的近代化大潮时,清日两国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日本老老实实地当小学生,从制度、国家和社会结构到产业、教育、军事,全面学习西方近代化国家,改造自己的国家。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近代化民族国家转变。
而大清帝国,只希望试图用引进一些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持旧帝国的统治秩序和帝国结构。深信“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的帝国统治者和官员,自然也不会有改变这个国家的兴趣。
其结果是,用近代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点缀起来的古老前近代专制帝国大清国惨败给一心脱胎换骨“脱亚入欧”全面拥抱近代化的日本。
甲午之败,是一场怎样的失败?这是原东亚文明核心的中国,在遭遇近代化浪潮冲击时,再也找不到原本的核心地位,而迷失在对传统的固执和对现实的不适中。从而被时代的弄潮儿日本摔在身后的悲剧之路。
寻路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如何炼成的
当大清国走上这条悲剧之路的时候,我们说,难道就没有明眼人看出这条路通向何方,究竟该怎么走吗?
事实并非如此,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才不会没有。只是,当他们看出了方向,当他们身处高位,他们虽然知道,但就是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