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利用,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近日,镇江新区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
#FormatImgID_0#
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兼顾,既为长江大保护让路,又为传统产业发展找出路?在严肃环保执法、推动装备更新、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镇江新区大力发展循环化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内部、各关联企业及产业之间循环利用和耦合发展,以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抓手,构建化工、光伏、静脉、造纸等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形成中水回用约112万吨/年能力,减少COD排放约529吨/年,处理再生3万吨/年光伏砂浆(危险固废)等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新区已经实现一个循环产业体系、四大重点循环产业链,完成六大循环化改造重点任务;重点落实18个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的建设,创新培育20个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建设6个共享基础设施平台,基本建成能源高效阶梯使用、水资源充分回用、土地集约利用、环境污染长效治理的循环化产业集聚区。
上世纪末在江苏沿江大开发战略中,新区引入了奇美、金东两个百亿级龙头企业,产业基础主要以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区以循环化改造为抓手,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化工、静脉、光伏等产业集聚园区为主要载体,将资源节约和废物循环利用贯穿于生产、流通的各个过程中,构建了化工、光伏、静脉、造纸四大循环产业链,重点落实循环化改造关键补链类项目,全面推动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工作。
在打造循环化产业链的同时,新区也通过循环化发展促进企业升级。新区企业江南化工通过产品内循环不仅很好解决污染问题,更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江南化工重点产品草甘膦,其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氯甲烷,即是有机硅单体生产所需的原料,经过净化、干燥处理,全部用于有机硅生产,有机硅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盐酸又是草甘膦生产的原料。同时,有机硅生产水解环节副产的HCl气体可合成氯甲烷用于有机硅单体生产,多余的HCl气体又可用于三氯氢硅生产,而三氯氢硅副产四氯化硅可以制成气相二氧化硅,并用于有机硅下游混炼胶的生产,年循环使用草甘膦母液5万吨,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基本消耗殆尽,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2亿元。)
而通过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新区的资源能源处置利用也走上了一条高效化道路。新材料产业园内形成了以东普新材料为中心的基础化工原料园区大循环产业链,东普化工的硫磺制酸余热回收综合利用,运行期间年节约蒸汽约64万吨,年节约电量约4900万KWh,同时企业生产的酸、碱、盐、氢气、氧气等基础化工原料,则通过管输直接供给园区内化工企业;光大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有效处置废弃物的基础上,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华科生态电镀园区污泥及废水集中处置中心,实现电镀园区的减量化、生态化改造,同时在电镀废水中提取重金属,推动资源回收利用。
新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镇江新区经发局局长张春华介绍,镇江新区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每年可节约能源消耗8.33万吨标准煤、节约用水123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为28.62万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14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长江生态保护背景下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0月22日,2018国际低碳(镇江)大会--镇江新区分会场将在新区圌心大厦举行,今年大会的主题定为“绿动新区,‘宜’起幸福”,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会议将围绕“转型升级新动能,低碳发展新动力”两大主题展开交流讨论,探索如何加快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新区的产业方向和用能结构,在帮助企业做好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循环利用的同时,提升新区总体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