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商韬略
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伟大历程。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这100名改革先锋,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承载着鲜活的时代记忆,凝刻着国家的巨变,讲述着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他们中有曾在理论界炸响改革“春雷”的胡福明,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有被称为“90年代的焦裕禄”的孔繁森,和可可西里英雄索南达杰。有数学家陈景润、科学家袁隆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有为国争光的体坛名宿许海峰、郎平、姚明,以及艺术家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等人。
百人中,民营企业家多达17位。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多位民营企业家的获奖,体现了中央对企业家个人贡献的肯定,也体现出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心。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如此强调。本次获奖企业家中,来自于电子电器制造业的多达5位,包括李东生、何享健、张瑞敏、柳传志和倪润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党中央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其中,作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颇具代表性和时代色彩。实业报国、实业强国,是他毕生追寻的使命与目标。作为伟大时代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与见证者,在他身上,凝炼着一代企业家们的实业报国情怀,成为中国企业从仰人鼻息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缩影。
创新永不止步
在《人民日报》刊发的改革先锋介绍中,对李东生的介绍如下:他主导TCL开展重大跨国并购,开创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先河,在全球设有28个研发机构和22个制造基地、产品行销160个国家和地区;曾创下我国第一台按键免提电话、第一代大屏幕彩电等多个第一,带领团队建成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高世代面板线,实现我国视像行业显示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中国继日韩之后成为掌握自主研制高端显示科技的国家,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开创、第一、突破。37年来,李东生始终把创新当成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经历40年的高速发展,驱动当前中国经济的,已从以资源要素为主,转向创新与科技。经济的转型,也在要求产业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技术革命为产业提供重新洗牌、在核心技术上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同时也像把双刃剑,让错过者迅速陷于艰难。对此,李东生体会深刻。
2004年,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完成了中企海外并购的创举。但显示技术的快速迭代,让收购不但没有助力发展,反而变成沉重负担。这场波折让李东生刻骨铭心,也让他对不断创新、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不敢懈怠。不过,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TCL收缩了业务规模,也没有缩减研发投入。“企业竞争还得往前走,如果你的核心能力没有了,你以后更加没机会 。”李东生说:“不能把企业的未来砍掉。”自此,TCL一直在技术创新上保持超前。在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时,李东生被定义为“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如何在全球产业化格局中建立核心竞争力?华星光电成为李东生布局的重点。
据2018年度三季报显示,新型半导体显示材料和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是TCL的三大技术战略领域。面对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TCL除了力争在已经占有产业优势的智能技术和半导体显示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外,也在AI、印刷显示、量子点、5G通讯等新技术方面做了积极的布局。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中,凭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李东生把TCL打造成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但他的眼光,瞄向了更远。
2018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期间,李东生表示,世界级企业是TCL努力的方向,要以世界级企业为标杆考量自身,以全球化思维为出发点,才能真正提高TCL的综合竞争力。
如今的TCL,在全球范围内,有近8000名技术研发人员,拥有28个研发机构,10余家联合实验室。2018年9月,又在波兰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为未来技术与产品的深度融合做好准备。
挣脱垄断掣肘
在TCL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李东生认识到由于面板产业薄弱,中国彩电业处处受制于人。只有打破日韩企业在半导体面板制造领域的长期垄断,掌控全产业链,才能改写我国“缺芯少屏”的历史,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议价权。半导体显示器件制造门槛高、花费大,没有千亿级投资难有效果。但李东生清楚,如果不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将面临更大的被动。为尽快摆脱技术掣肘,2009年11月,李东生力排众议 ,斥巨资启动并推动华星光电项目。作为国家重点支持产业,显示面板在“十二五”期间,就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项目。之后,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到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将面板纳入新兴产业,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行业需求迫在眉睫,国家政策的支持又为半导体面板行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信心。从开工建设到实现崛起,累计近2000亿的投资,不到10年的时间,华星光电已成为世界领先的面板企业。目前,华星光电已建成和在建的产线有6条,华星二期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到90%,双双提前超越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2018年最新公布三季报显示,华星光电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五,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排名第一。TCL也成为国内首家建立起“液晶面板-背光模组-电视/手机整机”垂直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曾经困扰着国内行业发展的“缺芯少屏”之痛,在显示液晶面板这一关键领域已经解决。李东生的目标,是把华星光电打造成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面板工厂。
2018年11月14日,在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简称“t6项目”)开始投产暨t7项目开工的发布会上,李东生也表示:“凭借华星t6项目创造的良好平台,有信心将深圳打造成全球大屏幕产业基地当中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技术最领先的半导体显示产业基地。”据悉,t6、t7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华星光电的产线布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继而撬动未来全球显示制造产业的新格局。
实业强国永远在路上
李东生一直把三星作为竞争对手和追赶目标。华星光电的成功,并未影响他评价的客观性——“包括TCL在内的中国企业,从规模到实力和三星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的追赶不只是单个企业的追赶,而是整个中国企业群体的追赶。”面对对手,李东生显得信心十足:“中国电子产业,中国的信息产业,中国的家电产业,一定能够超过三星,而且,这个目标实现不会太久。”2018年中国制造业创新大会上,多位专家认为,未来20年将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期。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为了迎接关键期,李东生正在主导企业第四次变革转型。未来的TCL,将进一步聚焦半导体显示业务,加速布局多应用场景;同时,优化重组后的智能终端业务。
在今天看来前瞻性的布局,却是得益于李东生30年前的第一次出国经历。1987年,李东生第一次出国时,被飞利浦在100年间从灯泡作坊成长为跨国巨头的历程触动,由此产生了打造“中国的世界品牌”之梦。此后,从1999年在越南开启全球化之路,到2004年做出大胆决定海外并购,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化业务不断提升,李东生带领的TCL已然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如今TCL的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东生不仅让大国品牌TCL声名远播,也刷新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正如改革永远在路上,李东生的“实业强国”之梦也永不停歇。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后,李东生表示,顺势者昌,革新者强,唯坚韧实干者赢!他希望在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过程中,自己仍能参与和见证这一过程,并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40年巨变,中国体验着发展的喜悦,也感受到转型的焦虑。与其他改革先锋们一起,李东生以他对实业的坚守、勇于创新的精神、家国情怀及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后来者砥砺前行的无限动力,鼓舞着中国再出发的信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