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当时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已经汇聚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他们中许多都在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艺术大家。王昆是西战团中最小的成员,备受团员们的呵护。发觉她的团长周巍峙和她亦师亦友,更在后来发展成为一对革命眷侣,相伴走完了一生。
1944年,西战团回到延安,被吸收进鲁迅艺术团的编制之下。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这里的文艺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兄妹开荒》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喜爱唱歌的王昆尽情地吸收着这里的一切艺术营养,陕北民歌、秦腔等都给她的歌唱带来灵感。但她并不知道,一部影响她一生的伟大作品此时也在孕育之中。
贺敬之(剧作家):《白毛女》的这个歌剧所依据的是在晋察冀边区流行的一个民间新传奇,叫《白毛仙姑》。这个故事就是由西战团,就是以周巍峙同志为团长的。在西战团,从敌后叫延安的时候,到了鲁艺他们带来的这个故事。
解说:《白毛女》的创作集合了当时延安最优秀的一批文学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1945年初,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等作曲的新民族歌剧《白毛女》诞生了。著名作曲家乔羽后来评价说这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就在创作者们准备开始排演的时候,大家却发现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贺敬之:正式投入排演的时候,那个第一个是排就是演喜儿的,是一个叫林白,这个名字叫林白的同志,她是鲁艺戏剧系的学生。她的表演很不错,但是她,后来她的身体不好,所以这个时候就是由导演提出是不是也应该再物色另外一个同志。
解说:王昆当时在延安已经小有名气,当地很多老百姓看过她的表演后都印象深刻,但王昆的演出经验并不多。《白毛女》的曲作者张鲁得知后,偷偷地“跟踪”王昆三天。
生前采访资料
张鲁(《白毛女》曲作者):她到河边去,延河边唱,我就在延河边藏着听。她在上坡上唱,我就在山脚地下听。她在树林子唱,我就藏在大树后头,就这么藏着听,听她。
贺敬之:这个时候张鲁又找到我,他说你来听听这声音怎么样,他觉得她这个声音很好。她来试排,她开始她还比较紧张。因为她那时候很小,她是19岁。当然我那时候我也不大,我20岁。
解说:王昆的歌声让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们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们要寻找的“喜儿”。可是,除了唱歌,王昆并没有接受过戏剧方面的训练。舞台表演的一切,她几乎都要从头学起。导演舒强耐心地指导王昆演戏,但一开始,王昆怎么也找不到感觉。
生前采访资料
王昆:你出来你先做一遍我们看一看,哎呀,我就一边唱吧,北风那个吹,左指右指,雪花那个飘,就这样左指右指。后来舒强说停停停,你在想什么。我说没想什么呀,没想什么你干嘛来了,反正总归是说的不对。后来我特别想哭,后来我就说导演你教给我做戏吧。哎呀,这个做戏两个字可把舒强给惹火了。啊,戏是做出来的吗,怎么能做戏呢,我最恨的就是做戏。后来他就,因为舒强同志是个学者型的导演,他才开始给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演过戏的人一点一点地说。
解说:王昆开始从一点一滴学起,为了演好一个摔跤的动作,王坤一遍遍在山坡的土石台上尝试。多年以后,当她重返延安时,一位老乡还清楚地记得他们排练时的场景。
王昆延安老乡:你在这后边排,在那个窑洞上边排《白毛女》,你跑一回跌倒,那个谁说不行,你再来一回。后来我看到你都好像是累得不行了,想哭。最后跑了一回,一摔,就要这个了,我记得很清楚。
生前采访资料
舒强(导演):一面跑一面出来,马上啪摔一跤,摔一跤爬起来还唱,当中唱一直不停。那一跤老摔不好,因为她没有。
王昆:没体验。
舒强:还不会在舞台上摔跤,结果就硬摔,老摔不好。后来膝盖。
王昆:青一块紫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