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安:他(杨志玖先生)从三个回回人的名字入手,考订这三个人,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间陪着这个蒙古的公主,送到伊利汗国,护送到伊利汗国的三个使臣。而且马可·波罗也是跟着他们这个使团,一块从泉州出发的,这个意义就在于,在马可·波罗的名字不见于中国史册的这个前提下,因为现在确实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见到他的名字前提下,居然能够考定出马可·波罗的离华是确有其事的。那么他离华确有其事,他来华自然也有是真实的了。
解说:其实站在今天的角度,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也许并不重要,因为在西方世界,马可·波罗已经成为中欧交流的一个标志。
克里萨:他的故事有没有真实性,现在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很长时间依赖,威尼斯文化,意大利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对世界认为懂东方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形象因为《马可波罗游记》而真实了,马可·波罗是非常具体的文化形象。即使目前历史记载没有太多支撑,他书中所描写的真实性,或者历史上优美有这个人,他有没来过中国等等很多争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的他的这本书,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
解说:公元1324年,年迈的马可·波罗卧病在床,即将不久于人士,今天的威尼斯档案馆里,保有一份署名为马可·波罗的遗嘱,遗嘱中写道,请将我死后的遗产税按照十一税法完那,另一部分捐赠给当地教会和社会团体,所余部分,平均分给我的三个女儿。据记载,马可·波罗从东方回到家乡以后,终其一生都不曾出门远行,在他弥留之际,家人希望他在临终忏悔的时候,收回游记中一些被人质疑的内容,却遭到了马可·波罗的拒绝,他平静地说,我说的还不及我见到的一半。
赵启光:他的签字在哪呢?
克里萨:没有他的签字,他不太认字,他就是通过按手印,认可了他的遗嘱,但你看这些图案,都是当时在场的公证人自己的图案,当时在威尼斯甚至在欧洲做遗嘱公证人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图案来证明身份。
赵启光:这是马可·波罗画的吗?
克里萨:不是。
赵启光:那他在这儿写了点什么吗?
克里萨:没有。这些都是别人写的,公证人签字了。
赵启光:他就是摸了他自己的遗嘱。
克里萨:对,他就摸了一下。
赵启光:他是不是因为病得太重了,所以没法写?
克里萨:不是,他是个文盲,他一点也不会写。
赵启光:他只是按了自己的手印,他这样碰了它一下。
克里萨:对,他按了一下,代表他认可了。
解说:斯人已去,但《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下了十三世纪中国的许多细节,这些细节成为欧洲人想象欧洲,想象中国的直接载体。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这些山脉,我们接连三天都在翻山,它们仿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没有鸟从这里飞过。
伊第力斯(新疆考古学家):如果遇到沙尘暴的话,它一刮就是三天,这沙尘暴刮起来是什么都看不到。甚至可以把车都刮翻,(这种情况都有)失踪的呀,迷失方向的呀,或者没水啦,在沙漠里经常遇到这样子(的事)。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这里的人都是穆斯林,他们靠商贸和制造业为生,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在这里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