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光:当时的中国的名称在古罗马叫“塞里斯国”,或者是“丝国”,所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马可·波罗。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蒙古人把马驯服的非常好,他们操作自如,他们挥舞马鞭,好似马儿就是小狗。
浩毕斯嘎拉图:虽然我只是乌珠穆沁旗的一个牧羊人,我也能拥有一匹这么纯种的白马,我太高兴了,我感到自己的套马杆已经伸向了白马群。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杭州的富商数不胜数,你很难想像他们的买卖之大,他们每天都过着王公贵族般的生活。
刘鹏飞:我那个启动的时候就只有几百块钱,做了一年就赚到了五六百万块钱,第二年就一千多万,第三年就两千多万,赚一百万在上面很容易啊,那个你看,奔驰宝马遍地跑。
摘自《马可波罗游记》:二十天以来,我穿过无人区,与野兽为伍。
嘉宾:有一次我的一匹马,不小心撞到另一匹马,就掉下了悬崖,还有一次我们遇到一只老虎,这在啃食一匹死吗,我吓坏了。
李治安:所以这个游记从长时段来说,应该是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乃至大航海时代地的到来,它不仅对我们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于世界文化的进程,包括我们大航海世界,真正全球化世界的到来,工业文明建设到来那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克里萨:这是第一部写的有意思,内容丰富、令人信服的关于中国的作品,后来很多作品都是也这本书为起源,所有的作品,都从这本书里获得过启发。
解说:值得一提的是,在宗教狂热盛行的中世纪,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并没有记录下偏见和傲慢。
赵启光:在《马可波罗游记》之前,东方和西方隔着高山大河相望,充满了误解,马可·波罗之旅之后呢人们的心灵就有了接触,人们就发现高山是可以翻越的,大河是可以跨过的,路是可以走通的,地球是平的。
解说:七百多年前,一个威尼斯小伙子,历经曲折来到中国,七百多年后,同样的威尼斯小伙子也来到了中国。
尼古拉(威尼斯大学学生):这次我旅行的重点在中国,我由东到西,由南到北游遍了全中国,虽然与马可·波罗写的旅行方式不同,但我们却走过相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分享彼此不同的情感,我常把自己想像成马可·波罗,认真思考当时的他身处那样的环境,经历那么多事情,他在想什么,他怎么认识自己看到的一切,即使他第一次走到一个地方,也总能找到当地的民族共性和真正的文化认知。这使我觉得自己和马可·波罗一样,我和他虽处不同年代,不同时空,但我们和马可·波罗紧紧相连,我们都是意大利人,都住在威尼斯,我们的文化是共通的,沿着他走过的旅程一路走来,我觉得我能体会到他书中所写道的那种,对文化间的接触和碰撞所带来的震撼。在这种更深的接触中,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赵启光:马可·波罗之旅已经过去七百多年了,可是他的书还是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鼓舞着我们是探索未来,探索新世界。随着中国“两路一带”这个国家战略的提出,更多的人会走在马可·波罗所开创的道路上,人们会把道路走得越来越宽,跨越时空,走出一片繁荣,走出一片和谐。人们总会在地平线后面发现一个未知的新世界。
解说:这是中国普通百姓家很常见的食物,饺子,在意大利,饺子也是普通民众最喜爱的食物之一,据说意大利民众的这个喜好,就是当年马可·波罗从北京带过去的,2014年6月,意大利总理伦齐上台刚三个月,就展开了访华行程,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会面时意味深长地说,希望中意之间,出现更多的马可·波罗。
陈晓楠:对于今天的人而言,马可·波罗应该算得上是个可爱的人,虽然他有的时候说话看似不着边际。七百多年前,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欧洲小伙子,不远万里来到自家门口,这对好客成性的中国人而言本身也算是一种感动。其实,最能打动人的交流不是语言,是真诚和行动。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这也是我们今天身处在这样一个交流日益畅达的时代,回望马可·波罗,重走马可·波罗之路的意义和启示吧。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