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由于监管介入、高危事件频发,P2P行业似乎每天都有新消息传出。
近日,关于陆金所代销的资管产品逾期事件受到市场关注。根据媒体报道,陆金所发布的“财富汇尊理财-EG1013号”项目,应于2017年12月7日届满终止运作,但到期并未兑付。在逾期消息爆出后,很多投资者在未加分辨的情况下就开始感叹,龙头平台陆金所都逾期了,P2P是不是不能投了?
仔细阅读上述信息的人会发现,此次陆金所逾期的项目是一款资管产品。底层资产是中小板上市公司龙力生物的流动性资金贷款项目,由于龙力生物未能按时兑付本息,导致项目逾期。该资管计划与信托产品较为类似,属于高端理财产品,起投门槛100万,人数不能超过200人。也就是说,市场上炒的沸沸扬扬的逾期产品根本不是P2P业务,事实上陆金所的P2P业务早在2016年12月就分拆到了专属平台陆金服。
但就是这样一个仅涉及118名投资者的项目,为何却引发了如此轩然大波?
业内知名理财分析师认为,可归纳为三点原因。首先是随着监管态度的日渐明确,“打破刚性兑付”成为资产管理以及P2P等领域的必然逻辑。在11月17日大资管新规以及12月13日P2P风险专整验收通知的文件中,均有强调“去刚兑”和“投资者风险自担”等基本原则。在上述规定明文出台后,业内也在观望各个平台具体的落实方式,当备受瞩目的陆金所按照相关要求不再为逾期/坏账兜底时,冲击到了一部分对“兜底”仍保有期待的投资者心理,引发讨论也就比较正常。第二点原因也是此次逾期事件引起人们焦虑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自媒体以及投资者对于信息了解缺乏耐心,金融知识也较为有限,在一些负面消息传出时,做不到理性分析、准确识别。其结果就是将资管产品误解为毫不相干的P2P项目,进而产生恐慌,自己吓自己。第三点原因可以归结为陆金所与投资者沟通的不得当。此前,有投资者爆料称,12月14日陆金所解散某VIP高端投资群,并在群内公告近期会上线一个全新的客户服务体系,投资人可以通过陆金所APP与专属客服经理直接联系。该举措如单一为之,则属于一般的服务方式更换,但由于一部分投资者在12月7日后未收到项目还款,后又遭遇投资服务群解散,导致一些投资人认为陆金所在“甩锅”,使得影响大肆蔓延。
该分析师表示,由于互联网理财具有操作便捷、参与门槛低等特点,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参与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这其中有一部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专业水平也较为有限,所以对于行业信息异常敏感。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由于对自己选择平台的判断缺乏信心,因此经常出现反应过度的情况,影响到自己的投资节奏。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借助专业能力得到认可的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结果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以业内评价及用户口碑均较好的第三方机构风车理财为例,在平台甄选层面,风车理财专业的风控团队依据独创的FRAS风险评估体系对P2P平台进行全面考察。其考察事项涉及了P2P平台的背景实力、风控体系、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运营能力和IT技术等6大角度、32个维度,具体的评估点多达100余个。根据对平台“线上+实地”的评估结果,风车理财只允许综合评级在B级以上的平台入驻,而风险较大的C/D/E级平台均无法入驻。这些平台不仅综合实力较强,且其在风车理财上展现的业务均为P2P范畴,避免了风险承受能力一般的投资者误选到其它更高风险类型的“代销”类理财产品上。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关心的逾期/坏账保障措施等事项,风车理财通过“平台档案”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展示。而作为第三方机构,风车理财也倡导投资者通过加强知识储备和优化投资组合等方式,提升自身识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提供“学堂”、“话题”、“经验”等互动版块供用户交流和学习,以及“创建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分析”以及“组合指引”等服务,帮助用户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财结构。
分析师表示,相比于普通投资者自身的判断,上述第三方机构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更专业的团队、风控模型和调查方法对平台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服务增强投资者科学投资的依据,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对于P2P相关消息的敏感反应,有一部分原因是行业以往野蛮生长高危事件频出导致的。但近几年来监管层面不断推行整顿,P2P也在走向规范,随着投资者的逐渐成熟,这类消息“误传”、“误伤”的现象将会大幅减少。从逾期事件本身来看,投资者应当清晰的认识到,无论是P2P、银行理财、信托还是资管产品,“去刚兑”都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要面对由此而来的变化,投资者除了要提升风险意识外,学会借助专业第三方机构的服务找到正确的应对措施才是更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