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两会正在京进行。从经济到民生、从扶贫到环境保护,代表们的建议和发言受到全国性的关注。这其中,金融一如既往地成为讨论的重点,尤其是代表们对于金融诈骗的表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
金融诈骗,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金融行为不断活跃的当下,已经成为需要重点对待的问题。
投资理财诈骗是主要手段
根据财经快评APP发布的《315金融诈骗榜TOP50》,排名榜首的e租宝金融诈骗事件(2015年)涉案金额高达581亿元,受害人数接近90万人。有专家表示,其危害性已超出金融范畴,对社会的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
在这份TOP50榜单中,所有诈骗案件的涉案金额都超过10亿元,受害人数少则数百,多则数百万(万家购物金融诈骗案(2012年)受害人数200万)。
鉴于金融诈骗的危害性和多发性,近年来,监管部门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要从严打击金融诈骗——其中也包括来自领导层的表态。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表示,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则在近期表示,“近两年金融风险频发,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泛滥、少数民营企业利用监管漏洞‘掏空’金融机构、非法集资乱象不断。”
金融诈骗的多发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国内投资理财需求庞大。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资管行业的规模巨大,有可能超过百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的资金余额为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余额为17.5万亿元,证券公司资管计划的资金余额为17.6万亿元。
根据《315金融诈骗榜TOP50》显示, “理财产品骗局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兴起的金融诈骗手段。金融危机爆发后,民间财富增值、保值需求骤增,投资理财市场空前发展。”
根据这份榜单,投资理财非法集资诈骗占比最高,达到42%。占比第二高的是传销(20%),其特点是“对于个体造成的财产损失并不大(从金额绝对值上而言),但受害群体众多。”
以上两种金融诈骗手段,加上实体项目非法集资诈骗、外汇交易诈骗、现货交易诈骗、数字货币诈骗、以及票据造价,构成了目前主要的七大类金融诈骗手段。
为什么受骗的是他们?
金融诈骗多发性的另一个原因,是媒体网络的欺骗性宣传、以及普通人群金融知识的薄弱。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中表示,希望媒体密切配合,普及金融知识,提高老百姓对金融风险的识别意识,防范金融欺诈。
与此同时他表示,媒体刊登广告要小心,有很多金融诈骗发理财是通过媒体,欺骗了老年人、退休老工人,他们金融知识很有限,全社会需要媒体做工作,防范风险意识,提高识别金融欺诈的能力。
《315金融诈骗榜TOP50》提到了金融诈骗的上述特点:其一,电视、平面广告铺天盖地、经常出席公开活动;其二,明星、学者站台。“明星和学者的价值在于‘流量’,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获客,他们的粉丝完全是出于对偶像的信任才会投资。”
为了防范金融诈骗案件的发生,降低发生金融诈骗的概率,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媒体对金融知识的普及,都是十分必要的。据了解,在上海地铁的车厢里,已有相关视频内容在播出,比如预付卡诈骗、非法集资的小短片,这对于普惠金融知识、降低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
而在金融监管方面,相关部门的表态、以及进入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均表明,监管不会有任何松动的迹象,金融风向俨然成为整个经济的工作重点。
根据财经快评《315金融诈骗榜TOP50》进行CPI修整之后,排名榜首的无锡新兴实业公司金融诈骗案件,其修整后的涉案金额高达1419亿元。金融诈骗的危害性可见一斑。
“保本不可能有高收益,这是金融欺诈。”郭树清说。正视金融诈骗的危害性、多发性,在监管层面加强监管,在媒体层面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才会把金融诈骗的可能性压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