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动作频繁的阿里影业又有重要事项要公布了,但这次不仅仅是业务方面的。可能需要阿里影业对自身前景做出说明。
近日,根据联交所股益披露显示,阿里影业(01060.HK)前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于今年3月29日尽沽所持公司750万股,每股平均价1.0024港元,套现751.8万港元。资料显示,俞永福于去年5月2日自掏腰包买入该批持股,每股平均价1.28港元,涉资达960万港元,预估此次出售将令这位前CEO蒙受高达200万港元或21.7%的投资损失。
在此之前,今年1月,阿里影业执行董事、联席总裁张蔚以每股平均价1.0763港元抛售391,880股。完成后,张蔚的股份减持至0.05%。在阿里影业股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张蔚、俞永福相继抛售阿里影业股票,尤其是俞永福不惜损失200多万抛售全部股份,匆忙割肉离场,其中隐藏的问题值得探究。
阿里影业电影业务受挫,陷入战略迷茫
从2月底阿里影业公布的最新财报来看,2017年阿里影业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亏损净额为9.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9.58亿元。除了账面持续巨亏损问题,财报中还透露出阿里影业在电影业务方面全面受挫、业务的举棋不定等严重的战略层面问题。
阿里影业携资本进入电影市场之时曾声势浩大,并大张旗鼓发布了一系列片单。但其在内容制作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除了片单中大部分“胎死腹中”的内容外,为数不多上映的影片,在票房或口碑上也几乎全部折戟。
2016年,阿里影业首部主控电影《摆渡人》成本超过4亿,收入却仅为1.8亿元,亏损达2亿多。2017年全年,阿里影业参与出品的《傲娇与偏见》、《喜欢你》、《杀破狼贪狼》等依旧表现平平,票房和口碑纷纷扑街。其全力主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在热门IP及刘亦菲、杨洋两大流量加持下,上座率、口碑还是不尽如人意,在票房火热的去年暑期档遭遇滑铁卢。
一向喜欢以流量加资本方式入局的阿里,在收购文化中国将其重组为阿里影业,大举进入电影业之后,一直出师不利。阿里擅长的资本整合与流量扶植,在电影业内收效甚微。在“内容为王”的电影市场,阿里影业的数任互联网出身的高管,均缺乏足够的内容敏感度,在项目判断及业务决策上频频失误,使得阿里影业处境越来越不妙。阿里影业股价迄今已经跌去了70%,2018年3月底一度跌破1港元。
为了扭转局面,去年6月,时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的俞永福表示,阿里影业将(由内容)转做“新基础设施”,逐步淡出内容本身的主投和参与。
同时,为了弥补电影业务的缺陷,去年6月阿里将另外一块内部孵化的互联网电影票业务——淘票票完全并入阿里影业麾下,财务报表也完全合并。阿里影业财报显示,尽管淘票票为阿里影业贡献了80%的收入,但也形成了拖累。目前,淘票票已经成为阿里影业的巨额亏损的主要根源。
去年11月,俞永福辞任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淡出阿里大文娱业务版图。樊路远接任,但阿里影业似乎除了在数次公告中表态继续投入巨额资金,支持淘票票烧钱拼抢市场份额以外,并未提出更为有效的电影业务振兴计划。
在其最新财报中,公布的内容制作业务的最新策略,“将注重开发富有创意、传递正能量及合家欢题材的内容”也被外界质疑,与此前淡出上游电影制作内容的策略前后矛盾。这意味着,阿里影业已陷入战略迷茫期。
3月底,第三方研究机构艺恩数据发布的2017国产电影民营发行公司榜单中,阿里影业及淘票票已跌出前十,前景堪忧。
淘票票巨额亏损,跌入“票补陷阱”翻盘乏力
财报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阿里影业在营收上有大幅增长,但亏损问题并无太多改善,阿里影业将其解释为,“因为公司的销售及市场费用高达20.87亿元,公司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淘票票增加其总商品交易额及市场份额而产生市场费用”。
简单点讲就是,阿里影业的亏损是因为淘票票在票补方面烧钱太多。据悉,为抢夺市场份额,2016年淘票票投入10亿票补、2017年投入21亿票补、2018年仅春节档一周投入的票补已超过5亿。然而,疯狂票补并没有给淘票票带来预期的结果,其市场份额始终在30%左右,距离第一名还有20%以上的差距。
另外,烧钱票补不仅没有给淘票票烧来市场份额,反而“引火烧身”。在监管当局“票补”限制令的出台后,著名导演冯小刚、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新丽电影总裁李宁等相继炮轰票补,冯小刚认为电影的核心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市场手段。淘票票的“无上限票补”绑架了制片方,扰乱了电影市场的正常秩序,受到上游片方人士的公开谴责。。
依靠票补翻盘的希望渺茫,淘票票又喊出了要做“电影社交”的战略。然而,社交早已是整个阿里的“心病”,曾倾注整体阿里集团和支付宝的力量都没能做起来的社交,如今却成了淘票票的寄希望翻盘的救命稻草。
从阿里的战略及业务表现来看,以现有模式发展,股价已经跌到了仙股(低于1港币/股),扭亏的希望比较渺茫,公司的主要战略也因为内容制作接连受挫而摇摆不定,同时也殃及了宣发业务。从目前来看,除了继续投入数亿资金支持淘票票烧票补之外,阿里影业尚拿不出更为清晰的市场计划。
而随着票补效用失灵、受到业内公开抵制,淘票票与竞争对手差距进一步扩大,翻盘希望渺茫,这或许也正是压倒俞永福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最了解阿里影业及淘票票业务核心的前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不惜亏本尽数抛售全部股份,匆忙割肉退场,这显然意味着连当年力挺淘票票的“永福”,也对淘票票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永福”都离场了,在马云下的生死状面前,阿里影业和淘票票还能坚持多久?